普车诗词>

诗人李远介绍

李远    lǐ yuǎn 唐代诗人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本 名 李远
别 称
字 号 求古,一作承古
主要作品 《赠潼关不下山僧》 《与碧溪上人别》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
主要成就 尚书司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出生时间
文学成就

李远善为文,尤工于诗。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与许浑齐名,时号“浑诗远赋”。

他的主要活动在武宗、宣宗两朝,大约在懿宗咸通中辞世。《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其人品、气度也可从此略见一斑。

李远虽然久居官职,但他的诗则清新可读,内容以描写现实为主。李远注意在意境上有所创新。如《剪彩》诗,前六句尽在于描写女子剪彩时缠绵甜美的情思,宛如一条清清流淌的溪水。末两句紧衔前情,以“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作结,使读者产生骤然幽远的遐思,为之情动,这就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运用上,李远注意选择和锤炼字句,颇见功力。如《增写御容李长史》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很高。他的“杜魄呼名叫,巴江学字流”之语,也曾被宋人魏庆之誉为“绮丽”的唐人典范句法。

李远的作品传世不多。据《全唐诗》载,计有三十五首(其中二首重出于他人集中)及二句残句。李远诗向无单行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集》和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其诗。

许浑《寄当涂李远》诗称他“赋似相如诗似陶”;《诗治总龟》卷四五引《郡阁雅谈》谓“李远体物缘情,皆尽臻妙”,又引卢尚书哭李远诗云:“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可见其诗名已重当时。著有《李远诗集》、《武孝经》、《龙纪圣异历》、《历代鸿名录》名一卷。《全唐诗》录其诗一卷,《全唐文》录其文五篇,计序二篇,赋三篇。

李远今存之赋,以《蝉蜕赋》、《题桥赋》为佳。《蝉蜕赋》以蝉的生长阶段为切入点,写蝉虽小,却“能变化以知机”,历经验恶,从时而变,终能“响绕晴云”,“声催晚景”,实现“飞声而不朽”之愿。此赋以蝉喻人,隐含士子入世、挣扎、上进、挫抑、出世以及奋进之寄托,激励士子们刻苦努力,顺应时势,“脱身而奋飞”,颇含象征味。《题桥赋》写司马相如离旧居赴长安之时,“别骑留连,乡心顾望,铜梁杳杳以横翠,锦水翩翩而迸浪。徘徊浮柱之侧,睥睨长虹之上。神催下笔。俄闻风雨之声;影落中流,已动龙蛇之状”,借司马相如穷达之变,表达“警后进而慕前贤”的意旨。

李远的诗赋清丽疏放,骈俪工稳,极富艺术感染力。

生平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有大志。唐文宗大和五年(831)登进士第。

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初年(841),官司门员外郎。

公元847年,唐宣宗李忱即位,改元大中。大中时期,历司勋员外郎、岳州刺史。大中十二年(858),宰相令狐绹奏荐李远为杭州刺史。宣宗曰:“联闻远诗有‘青山不厌千杯酒,白日惟销一局棋’,疏放如此,岂可临郡理人耶!”令狐答曰:“诗人托此以写兴耳,未必实然。”再次进行推荐,宣宗才说:“令往观之。”李远

至杭州,治绩卓著,颇有政声。后历官忠州、建州、江州刺史,皆有政绩,终御史中丞。

  • 《赠潼关不下山僧》
    与君同在苦空间,君得空门我爱闲。禁足已教修雁塔,终身不拟下鸡山。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香茗一瓯从此别,转蓬流水几时还。
  • 《与碧溪上人别》
    欲入凤城游,西溪别惠休。色随花旋落,年共水争流。客思偏来夜,蝉声觉送秋。明朝逢旧侣,唯拟上歌楼。
  •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
    金甲云旗尽日回,仓皇罗袖满尘埃。浓香犹自飘銮辂,恨魄无因离马嵬。南内宫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唯馀坡上弯环月,时送残蛾入帝台。
  • 《立春日》
    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钗斜穿彩燕,罗薄剪春虫。巧著金刀力,寒侵玉指风。娉婷何处戴,山鬓绿成丛。
  • 《闲居》
    尘事久相弃,沈浮皆不知。牛羊归古巷,燕雀绕疏篱。买药经年晒,留僧尽日棋。唯忧钓鱼伴,秋水隔波时。
  • 《慈恩寺避暑》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 《悲铜雀台》
    西陵树已尽,铜雀思偏多。雪密疑楼阁,花开想绮罗。影销堂上舞,声断帐前歌。唯有漳河水,年年旧绿波。
  • 《长安即事寄友人》
    绮陌千年思断蓬,今来还宿凤城东。瑶台钟鼓长依旧,巫陕烟花自不同。千结故心为怨网,万条新景作愁笼。何时更伴刘郎去,却见夭桃满树红。
  • 《邻人自金仙观移竹》
    移居新竹已堪看,劚破莓苔得几竿。圆节不教伤粉箨,低枝犹拟拂霜坛。墙头枝动如烟绿,枕上风来送夜寒。第一莫教渔父见,且从萧飒满朱栏。
  •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 《游故王驸马池亭》
    花树杳玲珑,渔舟处处通。醉销罗绮艳,香暖芰荷风。野鸟翻萍绿,斜桥印水红。子猷箫管绝,谁爱碧鲜浓。
  • 《友人下第因以赠之》
    刘毅虽然不掷卢,谁人不道解樗蒲。黄金百万终须得,只有挼莎更一呼。
  • 《赠写御容李长史》
    玉座尘消砚水清,龙髯不动彩毫轻。初分隆准山河秀,乍点重瞳日月明。宫女卷帘皆暗认,侍臣开殿尽遥惊。三朝供奉无人敌,始觉僧繇浪得名。
  • 《赠筝妓伍卿》
    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 《赠南岳僧》
    曾住衡阳岳寺边,门开江水与云连。数州城郭藏寒树,一片风帆著远天。猿啸不离行道处,客来皆到卧床前。今朝惆怅红尘里,惟忆闲陪尽日眠。
  • 《及第后送家兄游蜀》
    人谁无远别,此别意多违。正鹄虽言中,冥鸿不共飞。玉京烟雨断,巴国梦魂归。若过严家濑,殷勤看钓矶。
  • 《听话丛台》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 《黄陵庙词(一作李群玉诗)》
    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蒨裙新。轻舟小楫唱歌去,水远山长愁杀人。
  • 《赠友人》
    凤城烟霭思偏多,曾向刘郎住处过。银烛焰前贪劝酒,玉箫声里已闻歌。佳人惜别看嘶马,公子含情向翠蛾。今日重来门巷改,出墙桐树绿婆娑。
  • 《观廉女真葬(女真善隶书,常为内中学士)》
    玉窗抛翠管,轻袖掩银鸾。错落云车断,丁泠金磬寒。鹤寻深院宿,人借旧书看。寂寞焚香处,红花满石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