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远的诗>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李远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全诗,李远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古诗,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翻译,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远

献之闲坐说归州,曾到昭君庙里游。
自古行人多怨恨,至今乡土尽风流。
泉如珠泪侵阶滴,花似红妆满岸愁。
河畔犹残翠眉样,有时新月傍帘钩。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译文

王献之悠闲地和我谈论起归州的风土人情,说他曾经到过昭君庙游览。

自古以来,许多行人都对昭君的遭遇感到怨恨,至今她的家乡还流传着她的美丽传说。

庙旁的泉水像昭君的泪珠一样,滴滴答答地浸湿了台阶;岸边的花朵像昭君的红色妆容,充满了忧愁。

河畔的山峦还残留着像昭君翠眉一样的轮廓,有时新月弯弯地挂在山峦之上,就像挂在帘钩上一样。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注释

  • 献之:指王献之,作者的朋友,曾任归州刺史。
  • 归州:州名,在今湖北秭归一带,是王昭君的故乡。
  • 昭君庙:纪念王昭君的庙宇,在归州。
  • 行人:指过路的旅客,这里指对王昭君事迹有所感触的人。
  • 乡土:指家乡,这里指王昭君的故乡归州。
  • 风流:指美好的传说和风俗。
  • 侵阶滴:滴湿台阶。
  • 红妆:指女子的盛妆,这里比喻花朵的颜色鲜艳。
  • 翠眉:指女子美丽的眉毛,这里指山峦的轮廓。
  • 帘钩:挂帘子的钩子,这里比喻弯弯的新月。

听王氏话归州昭君庙讲解

这首诗是李远听朋友王献之讲述游览归州昭君庙的见闻后所作。诗人通过对昭君庙周围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也表达了对美人迟暮、红颜薄命的感慨。

  • 首联点明题意和写作缘起,交代了诗歌的背景。诗人通过朋友王献之的讲述,引出了昭君庙这个主题。
  • 颔联概括了人们对王昭君的普遍情感,既有对她远嫁异域的怨恨,也有对她美丽传说的赞美。
  • 颈联尾联是诗歌的重点,诗人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昭君庙的氛围。泉水滴落,像昭君的泪珠,花朵盛开,像昭君的红妆,都充满了忧愁和哀怨。河畔的山峦,像昭君的翠眉,新月弯弯,像挂在帘钩上,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这些景物描写,既表现了昭君的美丽,也暗示了她的命运悲惨。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抒情写景的佳作。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李远[唐代]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063fe091a75adc4106b.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