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远的诗>慈恩寺避暑>

慈恩寺避暑,李远慈恩寺避暑全诗,李远慈恩寺避暑古诗,慈恩寺避暑翻译,慈恩寺避暑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远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慈恩寺避暑译文

荷花的香气,仿佛是麝香散发出来的一样,风吹动寺庙的铃铎,声音又像是琴声一样悦耳动听。不知不觉中,清凉的傍晚已经到来,归家的人们在柳树的阴影下穿梭。

慈恩寺避暑注释

  • 慈恩寺:寺庙名,在今陕西西安。
  • 避暑:躲避暑热。
  • 香荷:散发香气的荷花。
  • 疑:好像,仿佛。
  • 麝(shè):麝香,一种名贵的香料。这里指荷花的香气浓郁,像麝香一样。
  • 风铎(duó):风铃,挂在屋檐或塔上的铃,风吹动时会发出声音。
  • 调琴:调整琴弦,使琴发出和谐的声音。
  • 不觉:不知不觉。
  • 清凉晚:指清凉的傍晚。
  • 归人:回家的人。
  • 柳阴:柳树的阴影下。

慈恩寺避暑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慈恩寺避暑时感受到的清幽凉爽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荷花香气、风铃声响和傍晚景象的细致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首联“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荷花的香气比作麝香,将风铃的声音比作琴声,突出了慈恩寺环境的幽静和雅致。荷花的香气浓郁,风铃的声音悦耳,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颔联“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诗人点明了时间,不知不觉中,傍晚已经到来,天气也变得凉爽起来。归家的人们在柳树的阴影下穿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避暑的目的已经达到,他感受到了慈恩寺的清凉和舒适。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慈恩寺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自己高雅的品味和情趣。诗中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喜悦。

李远[唐代]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421c5564dbae552c62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