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远的诗>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李远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全诗,李远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古诗,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翻译,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远

金甲云旗尽日回,仓皇罗袖满尘埃。
浓香犹自飘銮辂,恨魄无因离马嵬。
南内宫人悲帐殿,东溟方士问蓬莱。
唯馀坡上弯环月,时送残蛾入帝台。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译文

身着金甲的将士和飘扬的云旗整天都在调动,仓皇逃离的妃嫔们罗袖沾满了尘埃。浓郁的香气依旧在皇帝的车驾旁飘散,含恨而死的魂魄却无法离开马嵬坡。

南内(长安)的宫人们悲伤地怀念着昔日的华丽宫殿,唐玄宗派往东海的方士们还在寻访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岛。

只有马嵬坡上的那弯残月,时常将残缺不全的蛾眉之影,送入冷清的帝王宫阙。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注释

  • 过马嵬山: 经过马嵬坡,即今陕西兴平县西北。唐天宝十五年(756),唐玄宗避安史之乱西逃,途经马嵬驿,随行将士哗变,诛杀杨国忠,逼迫唐玄宗赐死杨贵妃。
  • 金甲云旗: 指皇帝的仪仗队。金甲,将士所穿的铠甲。云旗,绘有云彩图案的旗帜。
  • 尽日回: 整天都在调动。
  • 仓皇: 匆忙慌乱的样子。
  • 罗袖: 丝绸制成的衣袖,这里代指妃嫔。
  • 銮辂(luán lù): 皇帝的车驾。
  • 恨魄: 含恨而死的魂魄,指杨贵妃的魂魄。
  • 无因: 没有办法。
  • 南内: 指长安宫廷。唐玄宗自蜀地返回后,居住在南内兴庆宫。
  • 帐殿: 宫殿中的帷帐,这里代指华丽的宫殿。
  • 东溟(míng): 东海。
  • 方士: 术士,指炼丹求仙的人。
  • 蓬莱: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弯环月: 弯曲的月亮,指残月。
  • 残蛾: 残缺的蛾眉,指宫女的容颜。这里指代宫女的鬼魂或者影子。
  • 帝台: 帝王的宫阙。

过马嵬山(一作李益诗)讲解

这首诗以马嵬坡事变为背景,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返回长安,睹物思人的景象。诗中既有对战乱的描写,也有对杨贵妃之死的哀悼,以及对唐玄宗晚年生活的感慨。

首联描写了战乱的景象,金甲云旗的调动和妃嫔们的仓皇逃离,暗示了战乱的严重和局势的动荡。颔联描写了杨贵妃死后的情景,浓香依旧,但佳人已逝,表达了诗人对杨贵妃的同情和惋惜。颈联描写了唐玄宗返回长安后的生活,宫人们怀念着昔日的繁华,而唐玄宗则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仙术,反映了他晚年的空虚和无奈。尾联则以景结情,马嵬坡上的残月,将残缺的宫女身影送入帝王宫阙,更增添了宫廷的凄凉和寂寞,也暗示了唐朝的衰落。

这首诗的特点是情景交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感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金甲云旗、罗袖尘埃、浓香、恨魄、弯环月、残蛾等,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语言方面,诗歌简洁凝练,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李远[唐代]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90b8a36eeeb88e6688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