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远的诗>赠筝妓伍卿>

赠筝妓伍卿,李远赠筝妓伍卿全诗,李远赠筝妓伍卿古诗,赠筝妓伍卿翻译,赠筝妓伍卿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远

轻轻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

赠筝妓伍卿译文

自从你轻轻地离世后,世间再也没有动听的筝声,只有你的女儿伍卿继承了你的技艺,用缠绕着红纱的玉腕弹奏着筝。宴席上的宾客都鸦雀无声,静静地聆听着,那哀怨的筝声,仿佛是一行悲鸣的孤雁,一声一声,总共弹奏了十三声。

赠筝妓伍卿注释

  • 筝妓: 以弹筝为业的女子。
  • 没: 死亡,去世。
  • 玉腕红纱: 形容伍卿弹筝时,缠绕着红纱的白皙手腕。
  • 伍卿: 筝妓的名字,是诗人的朋友。
  • 满筵: 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 哀雁十三声: 形容筝声的哀怨,也暗示了筝曲的名称或者某种特定的演奏方式。雁叫声凄凉,常用来表达哀怨的情感。十三声,可能代表某种曲调或指法。

赠筝妓伍卿讲解

这首诗是李远赠给筝妓伍卿的,表达了对已故筝妓的怀念和对伍卿筝艺的赞赏。

首联点明题旨,先写已故筝妓的去世,并突出其筝艺的高超,暗示其去世后筝声的失落。又引出伍卿,说明她继承了母亲的衣钵。

颔联描写伍卿弹筝时的情景,用“玉腕红纱”来形容她的美丽和技艺的娴熟。

颈联和尾联则描写了筝声的感染力。满座宾客都被这哀怨的筝声所打动,鸦雀无声,静静地聆听。诗人用“一行哀雁十三声”来形容筝声的凄凉,将抽象的声音转化为具体的意象,更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

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思和对艺术的珍视。通过对筝声的描写,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伤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李远[唐代]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2605e016bc66fc3bb8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