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辰翁的诗>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

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刘辰翁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全诗,刘辰翁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古诗,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翻译,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辰翁

淡淡胭脂,似褪向、景阳鸳石。
依然是、春睡未足,捧心犹癖。
藉甚不禁君再顾,嫣然却记渠初拆。
黯销魂、欲尽更堪怜,终难得。
犹记是,卿卿惜。
空复见,谁谁摘。
但当时一笑,也成陈迹。
我懒花残都已往,诗朋酒伴犹相觅。
听连宵、又雨又还晴,鸠鸣寂。

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译文

海棠花,颜色淡淡的如胭脂一般,好像是景阳宫古老的鸳鸯石上褪去的色彩。它仍然像是春睡未醒的样子,捧着花心,保持着它特有的娇美姿态。

或许是承受不住你的再次顾盼,它嫣然一笑,却又记起当初初绽时的情景。黯然销魂,将要凋谢的样子更让人怜惜,终究是难以得到长久的盛放。

还记得当初,我是多么的爱惜你啊。如今再次见到你,又是被谁采摘呢?只是当时的一笑,也已经成为过去的痕迹。

我懒于理会花残的景象,都已经过去了,诗友酒伴们还在互相寻觅。听着这连夜的雨,又转晴的天气,只有布谷鸟在寂静中鸣叫。

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注释

  • 满江红:词牌名。
  • 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词的题目,表明了歌咏的对象是海棠花,并说明了词的格律和创作背景。
  • 胭脂:一种红色的颜料,这里形容海棠花的颜色。
  • 景阳鸳石:景阳宫中的鸳鸯石,相传是古代的爱情象征。
  • 春睡未足:形容海棠花娇嫩的样子,仿佛刚从春睡中醒来。
  • 捧心:指海棠花的花瓣包裹着花蕊的姿态。
  • 癖:特殊的爱好或习惯,这里指海棠花特有的娇美姿态。
  • 藉甚:或许。
  • 君:指赏花的人。
  • 渠:它,指海棠花。
  • 拆:开放。
  • 黯销魂:形容极度伤感。
  • 卿卿:亲昵的称呼,这里指对海棠花的爱称。
  • 空复见:白白地再见到。
  • 谁谁摘:被谁采摘。
  • 陈迹:过去的痕迹,指已经成为过去的事情。
  • 懒:懒于,不愿。
  • 诗朋酒伴:指志同道合的朋友。
  • 相觅:互相寻觅。
  • 鸠鸣寂:布谷鸟在寂静中鸣叫。

满江红(海棠下歌后村调共和)讲解

这首《满江红》是刘辰翁描写海棠花的词作,表达了词人对海棠花由盛转衰的惋惜之情,也寄托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上阕描写海棠花的外貌和姿态,词人将海棠花比作美人,用“淡淡胭脂”、“春睡未足”、“捧心犹癖”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海棠花的娇美形态。同时,词人也表达了对海棠花即将凋谢的惋惜之情,用“黯销魂、欲尽更堪怜,终难得”等词语,暗示了海棠花的美丽是短暂的,终究难以逃脱凋谢的命运。

下阕抒发词人的感慨,词人回忆了当初对海棠花的爱惜之情,表达了对海棠花被采摘的惋惜。同时,词人也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用“当时一笑,也成陈迹”等词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词人将目光转向自然,用“听连宵、又雨又还晴,鸠鸣寂”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

总的来说,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词人对海棠花的惋惜之情,也寄托了词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词中对海棠花的描写,也反映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

刘辰翁[宋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b6ffb2bd9b2ad13f77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