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匆匆忙忙地惊醒我,把我这个茅屋里的人唤起来呢?功成名就或者失败受挫,都不是我能够预料到的,恐怕要到死后才能知晓了。又何必像采桑女一样,拥有八百亩桑田,彻夜在小窗里纺织劳作呢?仅仅为了那二升米的俸禄就自寻苦恼,真是让人同情那隐居在卧龙岗的诸葛亮。
世间另有美丽的女子,追逐着桃树和李树的美好。她们拥抱着绣着凝香的被子。哪里知道,壮士悲壮的歌声,正在萧瑟的寒水中飘荡。试问那荆轲、田横的古墓,还有谁会带着酒来为你们浇奠呢?
走过结霜的桥梁,看着西下的月亮,已经看不到当年老人遗落的鞋子了。还是算了吧,不要再说了,逝去的光阴就像流水一样,时光的流逝是多么的迅速啊,衰败的景象已经持续很久了。
你还是为我考虑一下归隐的计划吧,考虑一下耕田的事情。只需要打听一下哪里有甘甜的泉水,哪个地方的鱼味道鲜美。这一生我不希望拥有太多的才艺。功名利禄要在战场上用武力去争取,不要让那些书生,耽误了人间的大事。
想当年我在江边的水潭边种柳树,曾经攀着树枝,折断树条,唉,叹息啊,树木都还保存着原来的样子。登上高处,微微一笑,手持菊花,在东边的篱笆旁边,姑且随便地消遣罢了。
尝试着回头看看,龙山宴饮的道路已经断绝了,走马台也已经荒废了,渭水吹着萧瑟的秋风,沙河的夜市依然热闹。
算了吧,算了吧,不要再劝我多喝酒了,我最喜欢狂放地高歌而去,但是我的高歌,不是胡人的曲调。
此时此刻,对着月亮的影子,我成为了三个人,呼唤着嫦娥一起跳舞,可是这又是为了谁而高兴呢?
这首《莺啼序》是刘辰翁的感怀之作,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词的上片,作者从“匆匆何须惊觉”起笔,表达了对世事纷扰的厌倦之情。他认为个人的成败利钝,并非人力所能预料,不如像隐居的诸葛亮那样,淡泊名利,安于现状。
词的下片,作者进一步抒发了对现实的失望。他慨叹世人追逐名利,而壮士却在寒水中悲歌。他追忆历史,感叹英雄的墓地无人祭奠,时光流逝,衰败已久。于是,他开始考虑归隐,希望能够找到一处泉水甘甜、鱼味鲜美的地方,过上平静的生活。
词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对书生误国的批判。他认为,真正的功名应该在战场上用武力去争取,而不是靠书生的纸上谈兵。最后,他回忆起往昔的欢乐,但也只能在登高望远时,聊以自慰。面对龙山路断、走马台荒的景象,他只能选择狂歌而去,但即使是高歌,也不是胡人的曲调,而是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
全词情感复杂,既有对现实的忧虑和失望,也有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