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白朴的诗>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

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白朴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全诗,白朴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古诗,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翻译,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白朴

短亭休唱阳关,柳丝惹尽行人怨。
鸳鸯只影,荷枯苇淡,沙寒水浅。
红绶双衔,玉簪中断,苦难留恋。
更黄花细雨,征鞍催上,青衫泪、一时溅。
回首孤城不见,黯秋空、去鸿一线。
情缘未了,谁教重赋,宵酒醒,无言有恨,恨天涯远。

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译文

不要在短亭边唱那令人伤感的《阳关曲》了,路边的柳丝已经招惹了太多行人的怨恨。孤单的鸳鸯只有一只身影,枯萎的荷叶和浅淡的芦苇,显出沙滩的寒冷和水面的浅薄。想当初我们互赠红色的丝带,情深意重,就像那双双对对的鸳鸯。而今我却折断了你送我的玉簪,说明我下定了决心,再苦再难也要离开,不再留恋。更何况还有这细雨中的黄花,马鞭不停地催促我上路,我的青衫被眼泪瞬间打湿。回头望去,已经看不见孤零零的城池,阴暗的秋空上,只有一行远去的大雁。我们之间的情缘还没有了结,是谁让我再次写下这离别的诗篇?深夜酒醒之后,心中无言却满怀恨意,恨只恨天涯路远,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注释

  • 水龙吟:词牌名。
  • 丙午秋:指丙午年秋天,具体年份需要根据作者生平考证。
  • 维扬:即扬州。
  • 短亭:设在路旁的亭子,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 阳关:即《阳关三叠》,是古代送别时常唱的歌曲。
  • 鸳鸯只影:指孤单的鸳鸯,比喻作者孤身一人。
  • 红绶双衔,玉簪中断:指过去美好的情谊已经断绝。红绶,红色的丝带,古代常作为礼物赠送。玉簪,玉制的发簪,女子常用的头饰。
  • 黄花细雨:指秋天的景色,也烘托了离别的氛围。
  • 征鞍:指马鞍,代指旅程。
  • 青衫:古代读书人常穿的衣服。
  • 孤城:指作者离开的城市。
  • 去鸿一线:指远去的大雁,也象征着作者漂泊的命运。
  • 情缘未了:指作者与所爱之人的情缘还没有了结。
  • 宵酒醒:指深夜酒醒之后。

水龙吟 丙午秋,到维扬,途中值雨,甚快然讲解

这首词是白朴在丙午年秋天,途经扬州时所作。词中描写了作者离别时的复杂心情。

上阕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诗人从“短亭休唱阳关”起笔,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柳丝、鸳鸯、荷枯苇淡、沙寒水浅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离别时的伤感之情。“红绶双衔,玉簪中断”则暗示了作者与所爱之人曾经的美好,以及如今不得不分离的痛苦。

下阕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更黄花细雨,征鞍催上”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表达了作者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回首孤城不见,黯秋空、去鸿一线”则写出了作者离别后的感受,孤城不见,去鸿渺远,更增添了作者的孤独之感。“情缘未了,谁教重赋”表达了作者对这段感情的无奈和不舍。“宵酒醒,无言有恨,恨天涯远”则写出了作者深夜酒醒后的痛苦和遗憾,恨只恨天涯路远,不知何时才能与所爱之人相见。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离别时的复杂心情,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离别词。词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柳丝、鸳鸯、黄花、细雨、孤城、去鸿等,这些意象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使词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白朴[元代]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083331b8a9fb3e40e5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