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即是当年的凤凰台,李白曾在此留下诗篇。)殿壁上刻着宋徽宗的御书和王安石赠与僧人的诗句:“纷纷扰扰这十年,世事哪有不变迁?也想心如秋水般平静,就该身似山间云舒卷。”
想来当时正值南北战乱,国家动荡离析,在磨盾练兵、鞍马征战之际,王安石怀有经世济民的志向,可惜未能一一实现,这首诗仿佛是他内心深切的写照,用以自我抒怀。我今日闲暇来此游览,于是借用李白和王安石的诗意,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就像辛弃疾的《水龙吟》词中引用李延年和淳于髡的典故一样。
我眺望山势,犹如猛虎盘踞,蛟龙环绕,建康(今南京)真是雄壮非凡啊!追忆当年孙吴的黄旗紫盖,东晋的中兴,以及雕梁画栋的宫殿,一直到南唐的覆灭。南唐后主的步步金莲,宫中的朝朝琼树,吴国时期的宫殿里花草依旧飘香。如今是什么时代了呢?只有寺庙里还留下萧氏的痕迹,百姓们还仿效梅妃的妆容。
长江依旧奔流,它才不会管人世间的兴衰存亡。只是白白地流淌着,似乎要流尽英雄们无尽的眼泪。我打听当年乌衣巷的旧址,如今是谁家做主?那些白发老翁,今日又回到故乡。凭吊古迹,愁绪满怀,题诗的人已经离去,寂寞的高楼上再也见不到凤凰。夕阳西下,传来渔舟晚唱,一片敲击船舷的声音。
这首词是白朴游览南京凤凰台时所作。词中,作者通过对凤凰台的历史变迁的追忆,抒发了对国家兴亡、世事无常的感慨。
词的上阕,作者首先点明了写作地点和缘起,然后引用王安石的诗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接着,作者回忆了建康的历史,从孙吴、东晋到南唐,展现了这座城市的辉煌和衰落。
词的下阕,作者将视线转向现实,感叹今昔变化,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最后,作者以夕阳西下、渔舟晚唱的景象收尾,营造了一种寂寞、凄凉的氛围,更突显了作者的愁绪。
这首词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 用典丰富: 词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如黄旗紫盖、步步金莲、乌衣旧宅等,增强了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 语言精炼: 词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如“虎踞龙盘,壮哉建康”、“谩流尽、英雄泪万行”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情景交融: 词中将历史的回忆和现实的景象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更突显了作者的愁绪。
- 化用前人诗意: 词中化用了李白和王安石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总而言之,这首词是一首感怀历史、抒发愁绪的佳作,体现了白朴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