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辰翁的诗>金缕曲(五日和韵)>

金缕曲(五日和韵),刘辰翁金缕曲(五日和韵)全诗,刘辰翁金缕曲(五日和韵)古诗,金缕曲(五日和韵)翻译,金缕曲(五日和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辰翁

锦岸吴船鼓。
问沙鸥、当日沈湘,是何端午。
长恨青青朱门艾,结束腰身似虎。
空泪落、婵媛嬃女。
我醉招累清醒否,算平生、清又醒还误。
累笑我,醉中语。
黄头舞棹临江处。
向人间、独竞南风,叫云激楚。
笑倒两崖人如蚁,不管颓波千屦。
忽惊抱、汨罗无柱闻两日观渡有溺者。
欸乃渔歌斜阳外,几书生、能办投湘赋。
歌此恨,泪如缕。

金缕曲(五日和韵)译文

锦绣般的江岸边,吴地的船只敲响了鼓点。想问那江上的沙鸥,当年沉没湘水的屈原,究竟是为了什么端午节。我长久地怨恨那青青的艾草却生长在朱红色的大门旁,如同束紧腰身的老虎一般狰狞。我徒然地流着眼泪,如同那美丽的女子和老妇人一般。我醉了,不知道是否还能清醒,就算我一生清醒,却又常常被清醒所耽误。人们嘲笑我,说我醉后胡言乱语。

江边,黄头发的船夫舞动着船桨。向人间,独自迎着南风,高声唱着激昂的楚歌。两岸的人们如同蚂蚁般密集,都笑得东倒西歪,谁又去理会那即将崩塌的波涛和无数被冲走的鞋子呢?忽然之间,听到有人落水,汨罗江上没有支撑。渔歌在夕阳之外隐隐传来,有几个读书人,能够写出那投江的辞赋?歌唱着这无尽的恨意,泪水如同丝线一般绵长。

金缕曲(五日和韵)注释

  • 金缕曲:词牌名。
  • 五日:指端午节。
  • 和韵:依照原诗的韵脚作诗。
  • 锦岸:形容江岸的美丽。
  • 吴船:指吴地的船只,多为游船。
  • 沈湘:指屈原投江自尽。湘,湘江。
  • 青青朱门艾:指端午节悬挂在朱红色大门上的艾草。艾草本有辟邪之用,但生长在朱门,反显其无用。
  • 结束腰身似虎:形容艾草被束成一捆,形状像老虎。
  • 婵媛嬃女:美丽的女子和老妇人。婵媛,美女。嬃女,老妇人。
  • 累:屡次,常常。
  • 黄头:指船夫,因常在江上劳作,头发被阳光晒成黄色。
  • 竞南风:迎着南风高歌。竞,迎。
  • 叫云激楚:高声唱着激昂的楚歌。激楚,指楚地的激昂歌声。
  • 颓波千屦:崩塌的波涛和无数被冲走的鞋子。形容江水的汹涌和人们的麻木。颓波,颓败的波涛。千屦,极言鞋之多。
  • 汨罗:汨罗江,屈原投江之处。
  • 欸乃:渔歌声。
  • 投湘赋:指屈原的《离骚》等作品。

金缕曲(五日和韵)讲解

这首词是刘辰翁在端午节所作,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屈原的同情。词人通过描写端午节的景象,以及对屈原投江的追问,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上阕从端午节的景象入手,描绘了热闹的节日气氛,但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忧虑。词人感叹自己即使清醒,也常常被清醒所耽误,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下阕则描写了江边的景象,通过船夫的歌声和人们的麻木,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时局的失望。词人感叹有几人能够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以及自己内心的痛苦。

全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反问、象征等,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感情更加强烈。词的语言也十分精炼,富有表现力。

刘辰翁[宋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21c4579123da913008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