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辰翁的诗>烛影摇红·春日江郊>

烛影摇红·春日江郊,刘辰翁烛影摇红·春日江郊全诗,刘辰翁烛影摇红·春日江郊古诗,烛影摇红·春日江郊翻译,烛影摇红·春日江郊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刘辰翁

春日江郊,素娥吹下银幡舞。
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
掩袖凝寒不语。
漫粘酥、枝枝缕缕。
断肠何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
仙掌擎来,翠眉敛半看成露。
惊沙马上面帘轻,谁贵毡庐主。
多少高阳伴侣。
到如今、沉冥几许。
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

烛影摇红·春日江郊译文

春日的江边郊野,飘飞的柳絮如月宫仙女散落的银色头饰,轻盈飞舞。东风轻轻吹拂,将柳絮吹得像茶烟般飘散,不知这美景能否留到明天?

女子掩着衣袖,感到丝丝寒意,默默不语。柳絮黏在枝条上,像酥油般,一丝丝,一缕缕,连绵不断。有什么能比得上这断肠的景象呢?柳絮纷飞了很久,飘落在落梅深处。

那柳絮,仿佛仙人的手掌托举而来,女子蹙着眉头,半睁着眼睛,似乎将柳絮看作了露珠。风沙吹打着马上的帘子,轻轻飘动,有谁还会珍视那毡帐的主人呢?

想起当年高阳酒徒们寻欢作乐的场景,如今他们又沉沦在哪里呢?我想乘着木筏去询问,可那万里银河浩渺无边,想要回去,却找不到路途。

烛影摇红·春日江郊注释

  • 烛影摇红:词牌名。
  • 素娥:指月宫中的仙女嫦娥,此处代指柳絮。
  • 银幡: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用银箔或纸帛剪成,形状像燕子。此处形容柳絮的洁白轻盈。
  • 茶烟:指像茶烟一样轻柔飘渺的柳絮。
  • 掩袖凝寒:掩着衣袖,感到寒冷。形容女子在春寒料峭时的感受。
  • 漫粘酥、枝枝缕缕:形容柳絮黏附在枝条上,像酥油般,一丝丝,一缕缕。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 飞絮多时,落梅深处:柳絮纷飞了很久,飘落在落梅凋谢的地方。暗示时光流逝,景色凄凉。
  • 仙掌擎来:形容柳絮如同仙人托着手掌送来。
  • 翠眉敛半看成露:形容女子蹙着眉头,半睁着眼睛,似乎将柳絮看作了露珠。表现了女子凝神注视,心有所思。
  • 惊沙马上面帘轻:风沙吹打着马上的帘子,轻轻飘动。暗示边塞风光。
  • 毡庐主:指住在毡帐中的人,多指北方少数民族。
  • 高阳:指高阳酒徒。传说高阳里多酒家,古代常以“高阳”指代饮酒的地方或饮酒的豪士。
  • 沉冥:沉沦,迷失。
  • 乘槎相问:传说有人乘木筏到达银河,见到织女。此处指想要去探寻,了解情况。
  • 万里银河,欲归无路:银河遥远,想要回去,却找不到路途。比喻理想渺茫,归途无望。

烛影摇红·春日江郊讲解

这首词描写了春日江郊的景象,抒发了词人伤春悲秋、怀古伤今的情感。

上片描绘了春日江郊柳絮纷飞的美景,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忧愁。词人将柳絮比作“素娥吹下银幡舞”,赋予柳絮以仙气,但“东风点点乱茶烟,留到明朝否”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担忧。女子“掩袖凝寒不语”,更增添了词的伤感氛围。

下片则由景入情,抒发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感慨。“断肠何似,飞絮多时,落梅深处”一句,将词人的悲伤之情推向高潮。词人想起当年高阳酒徒们寻欢作乐的场景,如今他们又沉沦在哪里呢?“乘槎相问,万里银河,欲归无路”一句,则表达了词人理想渺茫,归途无望的悲凉心境。

这首词语言清丽,意象丰富,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词人通过对春日江郊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深沉的忧思和感慨,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对历史的思考。

刘辰翁[宋代]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efc272bb0470a07c65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