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视有一如无。
见义处,便相扶。
三顾出茅庐。
莫不是、先生有图。
拯危当世,觉民斯道,佩玉已心枯。
遗恨失吞吴。
真个是、男儿丈夫。
大家都搜:
太常引 武候译文
真正有道的人看待有和无都是一样的。一见到合乎道义的地方,便互相帮助。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而出山。莫不是先生心中早有匡扶汉室的宏图?
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际,觉醒百姓使其明白为人之道,先生的高洁品格如佩玉般清澈,内心早已淡泊名利。他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吞并东吴,匡扶汉室。先生真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丈夫!
太常引 武候注释
太常引 武候讲解
这首词歌颂了诸葛亮的高尚品格和伟大功业。
词的上片赞扬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匡扶汉室的伟大抱负。“至人视有一如无”,开篇即点明诸葛亮具有超越常人的境界,视功名利禄如浮云。“三顾出茅庐”,概括了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典故,也暗示了他为实现理想而鞠躬尽瘁的决心。“莫不是、先生有图”,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胸怀大志,要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远大抱负。
下片着重描写了诸葛亮的功业和遗憾。“拯危当世,觉民斯道”,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贡献。“佩玉已心枯”,以玉的坚贞比喻诸葛亮高洁的品格,表明他内心淡泊名利,一心为国。“遗恨失吞吴”,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惋惜之情。“真个是、男儿丈夫”,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赞扬了诸葛亮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是对他一生的崇高评价。
全词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也寄托了作者渴望有贤能之士能够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愿望。词中运用了典故、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086b7a0e42fb348df74.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