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秉忠的诗>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

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刘秉忠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全诗,刘秉忠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古诗,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翻译,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刘秉忠

长安三唱晓鸡声。
谁不被,利名惊。
搅镜照星星。
都老却、当年后生。
山林苍翠,江湖烟景,归去没人争。
休望濯尘缨。
几时得、沧浪水清。

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译文

长安城中雄鸡高唱,一声声划破黎明。有谁能不被功名利禄所惊扰呢?对着镜子照看,鬓发已如星辰般斑白。当年的年轻气盛,早已消磨殆尽。

山林依旧苍翠,江湖依旧烟波浩渺,归隐山林,没有人会来争夺。莫再指望洗去尘世的污垢,何时才能让沧浪之水变得清澈呢?

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注释

  • 太常引:词牌名。
  • 长安:此处指代京城,泛指繁华的官场。
  • 三唱晓鸡声:指雄鸡在黎明时分鸣叫三次,形容时间已晚,催促人们追逐名利。
  • 利名:功名利禄。
  • 搅镜:拂拭镜子。
  • 星星:形容鬓发斑白如星。
  • 后生:年轻。
  • 山林苍翠,江湖烟景:指隐居之地,山林苍翠,江湖烟波浩渺。
  • 濯尘缨:《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意思是水清时可以洗帽子上的带子,水浊时可以洗脚。后用来比喻洁身自好,或随波逐流。
  • 沧浪水清:指世道清明。

太常引·长安三唱晓鸡声讲解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渴望归隐的心情。

上片描绘了官场中的喧嚣与人们对名利的追逐。“长安三唱晓鸡声。谁不被,利名惊。”开篇即点明主题,以“晓鸡声”和“利名惊”形成对比,突出了官场中人汲汲营营、追逐名利的常态。“搅镜照星星。都老却、当年后生。”则写出了作者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感叹,也暗示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

下片表达了作者归隐的愿望和对世道混浊的无奈。“山林苍翠,江湖烟景,归去没人争。”写出了山林江湖的美好,以及归隐的自由自在。“休望濯尘缨。几时得、沧浪水清。”则表达了作者对世道污浊的失望,以及对清明政治的期盼。作者深知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险恶,即使想要洁身自好,也难以实现,只有寄希望于世道清明。

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士人的无奈。

刘秉忠[元代]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因信佛教改名子聪,任官后而名刘秉忠。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be0e234371e5259107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