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
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
举杯斯混沌,开卷赏茎英。
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
大家都搜:
闲夜译文
披衣起身坐在小亭之中,夜晚的凉气拂过,令人感到清爽。月亮的光辉昏暗,周围先形成一圈光晕,不知名的虫儿低吟浅唱。举起酒杯,仿佛回到了天地未开的混沌之时,打开书卷,欣赏书中花草的精华。这份兴致,又有谁能够体会呢?恐怕只有松树间的风声和睡梦中惊醒的仙鹤才能明白吧。
闲夜注释
闲夜讲解
这首《闲夜》是北宋诗人李覯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夜晚在小亭中纳凉、饮酒、读书的闲适情景,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首联“披衣坐小亭,夜气拂人清”,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诗人从睡梦中醒来,披衣起身,坐在小亭之中,感受着夜晚清凉的空气,给人一种清新宁静之感。
颔联“月暗先成晕,虫吟不识名”,描写了夜晚的景象。月光昏暗,周围形成光晕,不知名的虫儿在低吟浅唱,更显夜色的幽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营造了一种清幽的氛围。
颈联“举杯斯混沌,开卷赏茎英”,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写照。诗人举起酒杯,仿佛回到了天地未开的混沌状态,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打开书卷,欣赏书中花草的精华,感受着精神的愉悦。
尾联“此兴知谁会,松风鹤睡惊”,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诗人反问,这种闲适的兴致,又有谁能够体会呢?恐怕只有松树间的风声和睡梦中惊醒的仙鹤才能明白吧。诗人以自然之物作为知音,更显其高洁的品格和孤寂的心境。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淡远,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诗人通过对夜晚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自身心境的抒发,营造了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ff972a0a4ea8596b402.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