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洞的诗>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李洞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全诗,李洞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古诗,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翻译,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洞

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
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
粟穗干灯焰,苔根浊水泉。
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译文

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宝塔的轮廓,残余的雨水滴落,像是悬挂在半空。 寒冷的夜晚,我因病呻吟,声音微弱;秋日里,上人您讲经的声音洪亮而圆润。 风干的粟穗像是灯焰般闪烁,苔藓根部渗出浑浊的山泉。 西峰之下埋藏着布满青苔的石头,秋夜的明月之光,正是您禅定的境界。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注释

  • 圭峰:山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南。李洞曾隐居于此。
  • 旧隐:过去隐居的地方。
  • 荐福栖白上人:荐福寺栖白和尚,李洞的朋友。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返照:夕阳的余晖。
  • 塔轮:宝塔的轮廓。
  • 残霖:残余的雨水。霖,久雨。
  • 几悬:好像悬挂在半空。
  • 吟病甚:因病而呻吟,声音微弱。
  • 秋健:指秋日里身体健康。
  • 讲声圆:讲经的声音圆润洪亮。
  • 粟穗:谷穗,这里指风干的谷穗。
  • 灯焰:灯火的火焰。形容谷穗的颜色和形态。
  • 苔根:苔藓的根部。
  • 浊水泉:浑浊的山泉。
  • 埋藓石:埋在长满苔藓的石头里。
  • 秋月即师禅:秋夜的明月之光,正是上人禅定的境界。

登圭峰旧隐寄荐福栖白上人讲解

这首诗是李洞回忆当年隐居圭峰时与荐福寺栖白上人交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圭峰旧隐的景象,表达了对栖白上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首联写景,点明时间(傍晚)和地点(圭峰旧隐)。“返照塔轮边,残霖滴几悬”,夕阳照耀着塔,残雨欲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寒意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颔联转入对栖白上人的回忆。“夜寒吟病甚,秋健讲声圆”,诗人用自己的“吟病甚”反衬上人的“讲声圆”,突出了上人的健康和精神。

颈联继续写景,但景中寓有禅意。“粟穗干灯焰,苔根浊水泉”,风干的谷穗像灯焰般闪烁,苔藓根部渗出泉水,这些景象看似平常,却蕴含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禅意。

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西峰埋藓石,秋月即师禅”,西峰下埋藏着长满青苔的石头,秋夜的明月之光,正是上人禅定的境界。诗人将上人的禅定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上人禅境的敬佩,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禅宗的向往。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幽远,充满了禅意,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回忆和对友人栖白上人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烘托等多种手法,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情感更加真挚。

李洞[唐代]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e1f7c71b9342c840e7f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