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洞的诗>叙旧游寄栖白>

叙旧游寄栖白,李洞叙旧游寄栖白全诗,李洞叙旧游寄栖白古诗,叙旧游寄栖白翻译,叙旧游寄栖白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洞

老着重袍坐石房,竺经休讲白眉长。
省冲鼍没投江岛,曾看鱼飞倚海樯。
晓炙冻盂原日气,夜挑莲碗禁灯光。
吟诗五岭寻无可,倏忽如今四十霜。

叙旧游寄栖白译文

年老体衰,穿着厚重的僧袍坐在石屋中,停止了讲解佛经,花白的眉毛也长长了。或许已经省悟了像扬子鳄一样的冲动,不再投身于江湖险恶之地,曾经也见过鱼儿飞跃,倚靠在海边的船桅上。清晨烤着冰冻的器皿,感受阳光的温暖,夜晚用莲花碗当灯罩,避免灯光过于刺眼。想当年为了寻找诗句,寻遍了五岭,却一无所获,转眼间,如今已经四十岁了。

叙旧游寄栖白注释

  • 叙旧游:叙述过去游历的经历。
  • 栖白:指僧人居住的寺庙或住所。“栖”,居住;“白”,指僧人。
  • 老着重袍:年老体衰,穿着厚重的僧袍。“重袍”,厚实的僧袍。
  • 石房:用石头砌成的房间,多指僧人居住的简朴住所。
  • 竺经:佛教经典。“竺”,古代指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
  • 休讲:停止讲解。
  • 白眉长:花白的眉毛长长了。
  • 省冲鼍没投江岛:或许已经省悟了像扬子鳄一样的冲动,不再投身于江湖险恶之地。“省”,领悟。“冲”,指冲动。“鼍”,扬子鳄,比喻危险的处境。“没”,沉没。“投江岛”,投身于江湖险恶之地。
  • 曾看鱼飞倚海樯:曾经也见过鱼儿飞跃,倚靠在海边的船桅上。“樯”,船桅。
  • 晓炙冻盂原日气:清晨烤着冰冻的器皿,感受阳光的温暖。“炙”,烤。“盂”,盛东西的器皿。“原”,感受。
  • 夜挑莲碗禁灯光:夜晚用莲花碗当灯罩,避免灯光过于刺眼。“挑”,用作动词,有遮挡的意思。“莲碗”,指雕刻成莲花形状的碗,这里用作灯罩。“禁”,遮蔽。
  • 吟诗五岭寻无可:想当年为了寻找诗句,寻遍了五岭,却一无所获。“吟诗”,指创作诗歌。“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是横亘于中国南方的一条主要山脉。
  • 倏忽: быстро; мгновенно; мигом; вдруг; внезапно,转眼之间。
  • 四十霜:指四十岁。“霜”,这里指年龄,古人以“霜”代指一年。

叙旧游寄栖白讲解

这首诗是李洞晚年寄给栖白寺僧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现状的感叹。

首联写诗人晚年生活状态:身着厚袍,居住在简陋的石屋中,停止了讲经,眉毛也变得花白而长。这几句勾勒出一个年老体衰、心灰意冷的僧人形象。

颔联“省冲鼍没投江岛,曾看鱼飞倚海樯”,诗人回顾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或许诗人年轻时也曾像扬子鳄一样充满冲劲,想要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最终却意识到那样的争斗是危险的,因此选择了隐退。他也曾见过鱼儿飞跃,倚靠在海边的船桅上,这或许象征着他年轻时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

颈联“晓炙冻盂原日气,夜挑莲碗禁灯光”,描写诗人如今平静而简朴的生活。清晨烤着冰冷的器皿,感受阳光的温暖,夜晚用莲花碗遮挡灯光,避免过于刺眼。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心境。

尾联“吟诗五岭寻无可,倏忽如今四十霜”,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想当年为了寻找诗句,他曾寻遍五岭,却一无所获。转眼间,如今已经四十岁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从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中,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叹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李洞[唐代]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b9be889c81408e89dd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