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一带平原狭窄,终南山东西走向绵延幽深。
雨水侵蚀使得山下各县一片昏暗,云雾消散后京城九门显现出青色。
只是短暂一观都觉得没有空闲,若能长久隐居相信这里定有神灵。
古老的苔藓被秋雨浸泡,如同覆盖量米的容器,积聚的雾气在夜晚昏暗得像萤火虫。
山势高耸,令人担忧会撞破天穹,幽深莫测,让人怀疑隐藏着地形。
盘结的树根连接着北岳恒山,山峰的倒影可以投射到南海。
难以寻觅的洞穴是哪座山孕育而出?山脉遮挡着边远的蛮夷,使得上国安宁。
残阳的余晖高高照耀着蜀地,凋零的树叶远远地漂浮在泾河上。
在烟雾弥漫、山岚凝冻中砍伐竹子,偷取山涧中的水,雨后冰雹带着腥气。
幽静的房间里僧人正在举行灌顶仪式,在山涧沐浴的仙鹤留下了羽毛。
攀登悬崖,踩着湿滑的石梯,依靠着危险的绳索,云雾深处传来静谧的诵经声。
放出的泉水惊醒了正在睡觉的鹿,听到寺庙的磬声才得知有人清醒着。
寻访神仙居住的宅邸,敲开了洞府的门环。
石桌上残留着秦朝术士未完的棋局,石碑上缺失了晋国大臣的铭文。
山谷的走势正对着午时的太阳,孤零零的山峰耸立着,形状像个“丁”字。
远远地可以望见长安城丹凤阙的屋檐,清冷的月光倾泻在五侯的厅堂上。
万丈悬崖传来的冰川断裂声清晰可闻,千寻高树的影子静止不动。
遥望中仿佛看到仙岛在移动,行走之处都弥漫着月亮的清香。
将层层叠叠的石头搬来堆砌在台阶旁,磨好墨汁,泼洒在屏风上作画。
在这太平盛世,愿将此山献给君王祝寿,不必再依靠象征长寿的老人星。
李洞的这首《终南山二十韵》是一首描写终南山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终南山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景观、人文遗迹以及神仙传说的描绘,展现了终南山的雄伟壮丽、幽深神秘和超凡脱俗。
诗歌首联点明了终南山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东西绵延的特点。颔联则描写了雨后云开的景象,用“黑”与“青”两种颜色,突出了终南山对京城的影响。颈联是全诗的中心,写诗人对终南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渴望隐居终南山的愿望。
中间各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终南山的景色:有的写山势高峻、地势险要;有的写山中植物茂盛、动物出没;有的写山中遗迹古老、充满传奇色彩。这些描写都充满了想象力,使终南山更显得神秘莫测。
诗歌的最后两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祝愿,以及希望将终南山献给君王,以求长寿的美好愿望。
全诗语言精炼,对仗工整,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将终南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诗歌也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