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洞的诗>毙驴>

毙驴,李洞毙驴全诗,李洞毙驴古诗,毙驴翻译,毙驴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洞

蹇驴秋毙瘗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
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
通吴白浪宽围国,倚蜀青山峭入天。
如画海门支肘望,阿谁家卖钓鱼船。

毙驴译文

一头瘦弱的驴子在秋天死去,被埋葬在荒凉的田野里,真不忍心再拿起曾经敲打吟诵时用的竹鞭。它死后,我只能像那三尺长的烧焦桐木般,孤独地背对残月,拄着藜杖,在寒冷的烟雾中伫立。遥望那浩瀚的吴地白浪,宽广得像要包围整个国家,依靠着挺拔入云的蜀地青山。如同画卷般的海门景色,我支着手肘眺望,不知是谁家在卖钓鱼船。

毙驴注释

  • 蹇驴:瘦弱的驴子。
  • :死亡。
  • :埋葬。
  • 荒田:荒凉的田野。
  • 忍把:不忍心。
  • 敲吟:敲打吟诵。古代文人常以竹鞭敲打,伴随吟诵。
  • 焦桐:烧焦的桐木,这里比喻孤独寂寞的心境。相传蔡邕用烧焦的桐木制成琴,音色绝佳。
  • 藜杖:用藜草做的拐杖。
  • :立,竖立。
  • 通吴:通往吴地。吴地,指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 白浪:白色的波浪。
  • 宽围国:宽广得像要包围国家。形容水势浩大。
  • 倚蜀:依靠着蜀地。蜀地,指今四川一带。
  • 峭入天:高耸入云。形容山势陡峭。
  • 海门:指入海的门户,这里指靠近海边的地区。
  • 支肘望:用手肘支撑着身体眺望。
  • 阿谁:谁。

毙驴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在驴子死后,抒发感伤之情和孤寂之感的作品。诗中描写了驴子死后被埋葬的场景,以及作者面对荒凉的景象,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 首联描写驴子的死亡和埋葬,表达了作者对驴子的不舍之情。“蹇驴秋毙瘗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点明了驴子死亡的时间(秋天)和地点(荒田),以及作者不忍心再使用竹鞭的感情。
  • 颔联描写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用“焦桐”比喻自己孤独的心境,拄着藜杖,在寒冷的烟雾中伫立,更显凄凉。
  • 颈联描写诗人所见之景。“通吴白浪宽围国,倚蜀青山峭入天”,诗人眺望吴地的白浪和蜀地的青山,这两句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和视野。
  • 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叹。“如画海门支肘望,阿谁家卖钓鱼船”,诗人支着手肘眺望海门美景,却又感叹不知是谁家在卖钓鱼船,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孤寂无奈的心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开阔,表达了作者对驴子的不舍,以及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孤独感和漂泊感。诗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李洞[唐代]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f30bdfb6f70b86d04a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