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覯的诗>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李覯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全诗,李覯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古诗,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翻译,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覯

仙翁犹山时,坛上何设施。
仙翁一去后,梦草空离离。
下士固大笑,言者多不知。
嗟嗟天壤内,共是枯鱼池。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译文

葛仙翁还在山中修行的时候,这坛上曾有过怎样的设置呢?仙翁离去之后,只留下遍地的荒草,一片凄凉。见识低下的人自然要嘲笑,议论此事的人也多半不了解其中深意。可叹这天地之间,到处都像干涸的池塘一样,毫无生机。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注释

  • 和苏著作:指和苏轼的诗作。苏轼曾写过《麻姑山》等诗篇,李覯此诗即是模仿苏轼之作。
  • 麻姑十咏:指以麻姑为题材的十首诗。麻姑,传说中的女仙。
  • 葛仙坛:葛玄修道之处。葛玄,字孝先,三国时吴国人,著名道士,被尊为葛仙翁。坛,指祭坛,此处指葛玄修道的场所。
  • 仙翁:指葛玄。
  • 犹山时:还在山中修行的时候。犹,还。
  • 设施:设置,指坛上的布置和各种仪式。
  • 梦草:荒草。此处指坛上荒凉的景象。梦,通“懵”,懵懂。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也形容杂乱。
  • 下士:见识低下的人。
  • 固:当然,必定。
  • 大笑:嘲笑。
  • 言者:议论这件事的人。
  • 嗟嗟:叹词,表示感慨。
  • 天壤:天地之间。
  • 共是:都是。
  • 枯鱼池:干涸的池塘。比喻缺乏生机,也比喻处境困厄。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葛仙坛讲解

这首诗是李覯《和苏著作麻姑十咏》中的一篇,借咏葛仙坛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歌通过描写葛仙坛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世人不明真相、庸俗浅薄的失望之情。

首联“仙翁犹山时,坛上何设施”,以设问开篇,追忆葛玄在山中修道时,坛上曾有的盛况。然而,诗人并未具体描写当时的景象,而是留下悬念,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颔联“仙翁一去后,梦草空离离”,笔锋一转,描绘了葛玄离去后,坛上荒凉的景象。昔日仙气缭绕的修道之所,如今却杂草丛生,一片衰败。这种强烈的对比,令人唏嘘不已。

颈联“下士固大笑,言者多不知”,进一步揭示了世人的无知和浅薄。那些见识低下的人,只会嘲笑葛仙坛的荒凉,却不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而那些议论此事的人,也多半不明白葛玄修道的真谛。

尾联“嗟嗟天壤内,共是枯鱼池”,诗人发出深深的叹息,感叹整个社会都像一个干涸的池塘一样,缺乏生机和活力。这句诗既是对世风日下的批判,也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

全诗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诗人借咏葛仙坛,表达了对世俗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诗歌的意境苍凉悲壮,令人深思。

李覯[宋代]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b4b79904ffe0c74562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