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来别我向番阳,时节初春晓尚霜。
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
此行砚席多知已,是处楼台可举觞。
只恐诏书非久下,槐花又在眼前黄。
大家都搜:
送黄承伯译文
你来与我告别,将要前往番阳,正值初春时节,清晨尚有寒霜。 茶褐色的树林中,新柳吐露出嫩绿的颜色,肥沃的田地里,还飘散着残梅的幽香。 此行你带着文房四宝,定会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处都有高楼亭台,可以开怀畅饮。 只是担心朝廷的诏书很快就会下达,到那时,槐花又将盛开,一片金黄。
送黄承伯注释
送黄承伯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李覯对友人黄承伯即将远行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前途的祝愿和担忧。
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对象。“君来别我向番阳,时节初春晓尚霜”,交代了友人黄承伯前来与作者告别,将要前往番阳赴任,时间是初春时节,清晨还有寒霜,可见天气依然寒冷,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颔联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茶褐色的树林中,新柳吐露出嫩绿的颜色,肥沃的田地里,还飘散着残梅的幽香。这两句既写景,又暗示了友人前途充满希望。
颈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此行砚席多知已,是处楼台可举觞”,作者相信友人此行定会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到处都有高楼亭台,可以开怀畅饮。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仕途顺利、生活愉快的祝愿。
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只恐诏书非久下,槐花又在眼前黄”,作者担心朝廷的诏书很快就会下达,到那时,友人又要离开,因此充满了担忧。 “槐花黄”暗示时间流逝,也表达了作者不舍之情。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友人奔波命运的隐忧。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惜别之情,又有对友人前途的祝愿和担忧,情景交融,意蕴深厚。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d6d01e7f6f5eb138876.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