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洞的诗>感知上刑部郑侍郎>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李洞感知上刑部郑侍郎全诗,李洞感知上刑部郑侍郎古诗,感知上刑部郑侍郎翻译,感知上刑部郑侍郎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洞

寄掩白云司,蜀都高卧时。
邻僧照寒竹,宿鸟动秋池。
帝诵嘉莲表,人吟宝剑诗。
石渠流月断,画角截江吹。
闲出黄金勒,前飞白鹭鹚。
公心外国说,重望两朝推。
静藓斜圭影,孤窗响锡枝。
兴幽松雪见,心苦砚冰知。
缘杖虫声切,过门马足迟。
漏残终卷读,日下大名垂。
平碛容雕上,仙山许狖窥。
数联金口出,死免愧丘为。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译文

遥寄思念身处白云司的郑侍郎,当年您曾在蜀都隐居高卧。 邻近的僧人映照着寒冷的竹林,栖息的鸟儿惊动了秋天的池水。 皇上诵读您撰写的嘉莲表,人们吟咏您创作的宝剑诗。 石渠阁上月光流泻,仿佛断绝,画角声声截断江面,悠扬吹送。 您悠闲地骑着装饰着黄金马勒的骏马,白鹭鹚在您的马前飞翔。 您的公正之心为外国所称道,您的崇高声望为两朝所推崇。 静谧的庭院里,青苔映衬着倾斜的日影,孤独的窗前,传来锡杖撞击地面的声响。 您隐逸的兴致在松雪之间显现,您内心的苦闷只有砚台上的冰才能知晓。 拄着拐杖,感到虫鸣声声凄切,经过您的府门,马儿也放慢了脚步。 残漏声中,您仍在读书不倦,太阳西下,您的盛名依然流传。 平坦的沙漠,允许雄鹰翱翔,仙山上,或许还有猿猴窥视。 您口中吐出的精妙语句,即使我死了也能免于像丘为那样感到惭愧。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注释

  1. 上刑部郑侍郎:指时任刑部侍郎的郑某。唐代官员有侍郎之职,多在各部任副职。
  2. 白云司:指白云禅寺,郑侍郎可能在此处修行或暂住。司,寺庙的别称。
  3. 蜀都:指成都,郑侍郎曾在此隐居。
  4. 嘉莲表:指郑侍郎所写的奏章,内容或与嘉莲有关。表,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5. 宝剑诗:指郑侍郎所写的关于宝剑的诗歌。
  6. 石渠:指石渠阁,汉代皇家藏书的地方,这里代指朝廷或学问渊博之地。
  7. 黄金勒:装饰有黄金的马笼头,形容马的华贵。
  8. 白鹭鹚:一种水鸟,常在水边活动。
  9. 外国说:指郑侍郎的声名远播国外。
  10. 两朝推:指郑侍郎受到两代皇帝的推崇。
  11. 斜圭影:指倾斜的日影,圭,古代测日影的仪器。
  12. 锡枝:指锡杖,僧人所用的法器,上有金属环,行走时发出声响。
  13. 松雪:指松树和白雪,象征隐逸之景。
  14. 砚冰:指砚台中的墨水因寒冷而结冰,形容苦读。
  15. 缘杖:扶着拐杖。
  16. 平碛:平坦的沙漠。
  17. 狖窥:指猿猴窥视,狖,长尾猿。
  18. 金口:指尊贵之人的口,这里指郑侍郎。
  19. 丘为:唐代诗人,曾因诗名不如意而感到惭愧。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李洞寄给刑部侍郎郑某的。全诗表达了对郑侍郎的仰慕和赞扬之情。

  • 首联点明对象和地点,诗人遥寄思念给身处白云司的郑侍郎,并追忆他当年在蜀都隐居的情景。
  • 颔联描绘了郑侍郎隐居环境的清幽,邻僧、寒竹、宿鸟、秋池,构成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画面,烘托出郑侍郎的高洁品格。
  • 颈联赞扬郑侍郎的才华和德行,他的奏章受到皇帝的重视,他的诗歌被人们传诵,他的公正之心为外国所称道,他的崇高声望为两朝所推崇。
  • 腹联写郑侍郎的生活细节,他悠闲自在,居所清静,生活简朴。
  • 尾联表达了对郑侍郎的敬佩之情,认为他的文章具有极高的价值,即使自己去世,也无法达到他那样的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希望能够得到郑侍郎赏识的心情。

全诗用词典雅,意境深远,将郑侍郎的隐逸、才华、德行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真挚的仰慕之情。诗中既有对郑侍郎的赞美,也有对自身才华的谦逊,情感真挚,语言流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例如对偶、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李洞[唐代]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d2f889c8e97afe52fd1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