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洞的诗>山泉>

山泉,李洞山泉全诗,李洞山泉古诗,山泉翻译,山泉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洞

半空飞下水,势去响如雷。
静彻啼猿寺,高凌坐客台。
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
溅树吹成冻,凌祠触作灰。
深中试楖栗,浅处落莓苔。
半夜重城闭,潺湲枕上来。

山泉译文

山泉从半空飞泻而下,水势奔腾,声响如同雷鸣一般。

泉水流经之处,清澈宁静,掩盖了寺庙中猿猴的啼叫;水流在高处飞溅,甚至高过客人的坐席。

泉水的声音如同身临剑阁,又感觉自己身处天台山。

泉水飞溅到树上,很快就凝结成冰冻;冲击着山祠,仿佛能将它化为灰烬。

水流深的地方,可以用来测试坚硬的楖栗木;水流浅的地方,则洒落到莓苔之上。

半夜时分,城门紧闭,而潺潺的泉水声却清晰地传入我的枕边。

山泉注释

  • 半空: 高空,空中。
  • 势去: 水流的趋势,指水流奔腾的样子。
  • 响如雷: 形容水声巨大,像雷鸣一样。
  • 静彻: 清澈,清晰。也指声音清晰。
  • 啼猿寺: 有猿猴啼叫的寺庙。
  • 高凌: 高过,超过。
  • 坐客台: 客人坐的台子。
  • 经剑阁: 好像听到剑阁的声响。剑阁:在四川剑阁县,山势险峻,以栈道闻名,水声也很大。
  • 到天台: 好像到了天台山。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以山水风光著称。
  • 溅树: 泉水飞溅到树上。
  • 吹成冻: 被风吹而结成冰冻。
  • 凌祠: 冲击着山祠。凌,侵犯,冲击。祠,祠庙。
  • 触作灰: 撞击得好像要变成灰一样。
  • 楖栗(zhèlì): 一种坚硬的木头,可以做手杖。
  • 莓苔: 青苔。
  • 重城: 指城郭。
  • 闭: 关闭。
  • 潺湲(chán yuán): 形容水缓缓流动的声音。

山泉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山泉的景象,突出其声势浩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表达了作者对山泉的喜爱之情。

首联写山泉的总体气势。“半空飞下水,势去响如雷”,直接点明山泉从高处飞流直下,气势强劲,声响如雷,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

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山泉对环境的影响。“静彻啼猿寺,高凌坐客台”写山泉的清澈和高峻,连猿猴的啼叫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水势甚至高过客人的坐席。“耳同经剑阁,身若到天台”运用夸张和比喻,将山泉的声音比作剑阁的雄浑之声,将身临其境的感觉比作置身天台山的仙境,进一步烘托山泉的声势和美感。

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描写山泉的细节。“溅树吹成冻,凌祠触作灰”,写山泉的寒冷和力量,飞溅的水珠在树上结成冰冻,冲击祠庙仿佛要将其化为灰烬。“深中试楖栗,浅处落莓苔”,写山泉的深浅和对不同物体的作用,深处可以测试楖栗木的硬度,浅处则滋润着莓苔,展现了山泉的多样性。

尾联“半夜重城闭,潺湲枕上来”,写夜间诗人卧听泉声的情景。此时城门已关,万籁俱寂,只有潺潺的泉水声传入枕边,更显出山泉的幽静和诗人对山泉的喜爱。

全诗语言精炼,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将山泉的声、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山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李洞[唐代]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f3ec0efc268b0fe6f98.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