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林鸿的诗>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林鸿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全诗,林鸿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古诗,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翻译,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林鸿

曾于此地盍朋簪,岁晏重来百感深。
门掩薄寒初暝雪,树含轻霭欲栖禽。
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
闻说远公能馆我,便投章甫卧东林。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译文

曾几何时,我在这里与朋友们欢聚,把酒言欢。岁末时节重回旧地,心中涌起万般感慨。门扉半掩着,抵挡着轻微的寒意,傍晚的雪刚刚开始飘落。树木笼罩着淡淡的暮霭,归巢的鸟儿正准备栖息。回想当年奔波宦海的经历,如同惊涛骇浪中涉渡,令人魂魄不安,如在梦中。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看山时也觉得疲惫,无心再放声长啸或低吟诗句。听说远公(慧远大师)能够接纳我留宿,我便打算抛却功名利禄的象征,躺卧在这东林寺中寻求安宁。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注释

  • 盍朋簪 (hé péng zān): 指朋友聚集在一起。盍,聚会;簪,古代男子束发用的簪子,这里用“朋簪”代指朋友们。
  • 岁晏 (suì yàn): 年终,岁末。
  • 百感深 (bǎi gǎn shēn): 心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感情,非常深刻。
  • 薄寒 (bó hán): 微弱的寒意。
  • 初暝雪 (chū míng xuě): 傍晚时分刚刚开始下的雪。暝,傍晚,黄昏。
  • 轻霭 (qīng ǎi): 淡淡的雾气或水汽。
  • 欲栖禽 (yù qī qín): 即将归巢栖息的鸟儿。
  • 沧波涉海 (cāng bō shè hǎi): 原指渡过大海,这里比喻人生的坎坷经历或宦海沉浮。沧波,青苍色的波涛。
  • 惊魂梦 (jīng hún mèng): 使人魂魄不安的梦境,或比喻令人心悸的经历。
  • 白发看山倦啸吟 (bái fà kàn shān juàn xiào yín): 头发已白,说明年事已高或心境疲惫,即使面对山水美景,也感到倦怠,无心像古人那样放声长啸或低吟诗句抒发情怀。啸吟,长啸和吟诗。
  • 远公 (Yuǎn Gōng): 指东晋高僧慧远(公元334-416年),在庐山建立东林寺,开创了中国佛教净土宗。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常与文人雅士交游。
  • 能馆我 (néng guǎn wǒ): 能够收留我住宿。馆,留宿,住宿。
  • 投章甫 (tóu zhāng fǔ): 丢弃、放下章甫。章甫是一种古老的礼帽,常被士人佩戴,象征着仕途、功名或文人身份。此处表示抛弃世俗的追求和身份。
  • 卧东林 (wò Dōng Lín): 在东林寺中安歇、隐居。东林,指庐山东林寺。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讲解

这首诗是林鸿途经东林寺双涧时,触景生情,回忆旧事并表达人生感慨的作品。

首联“曾于此地盍朋簪,岁晏重来百感深”开篇点明时间和地点——岁末再次来到曾与朋友欢聚的东林一带,旧地重游引发了诗人深沉的百感。这个“曾”与“重来”形成对比,奠定了全诗怀旧、感伤的基调。

颔联“门掩薄寒初暝雪,树含轻霭欲栖禽”描绘了重游时的萧索景致。微寒、初雪、暮色、轻霭、归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冷、幽静、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心境,与往昔的热闹聚会形成鲜明对比。门半掩、鸟将栖,也透露出一种归隐或安顿的意愿。

颈联“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转而抒发人生经历的感悟。“沧波涉海”比喻宦海的风险和艰辛,如同渡过惊涛骇浪,令人心神不定,仿佛一场噩梦。如今已是两鬓斑白,面对山水美景,却已没有年轻时的豪情逸兴,甚至连长啸吟诗的力气和心情都没有了,这是一种深刻的疲惫感和对世事的厌倦。这联是诗人对自己前半生宦游生涯的总结和否定。

尾联“闻说远公能馆我,便投章甫卧东林”是诗人情感的归宿和决定的表达。诗人听说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能够接纳他(这里可能借指东林寺欢迎有识之士前来隐居或清修),于是下定决心,要抛弃代表功名利禄的“章甫”,来到东林寺寻求心灵的平静和安宁。这个结尾呼应了开头的地点,也为诗人饱经风霜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寄托之所,流露出超脱世俗、归隐林泉的向往。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朋友相聚时光的怀念、对宦海沉浮的厌倦以及最终归隐佛门(或象征性地归隐东林)寻求宁静的愿望。语言平实而情感真挚,意境清幽深远。

林鸿[明代]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2a1a611f1c19569272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