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此地盍朋簪,岁晏重来百感深。
门掩薄寒初暝雪,树含轻霭欲栖禽。
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
闻说远公能馆我,便投章甫卧东林。
大家都搜: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译文
曾几何时,我在这里与朋友们欢聚,把酒言欢。岁末时节重回旧地,心中涌起万般感慨。门扉半掩着,抵挡着轻微的寒意,傍晚的雪刚刚开始飘落。树木笼罩着淡淡的暮霭,归巢的鸟儿正准备栖息。回想当年奔波宦海的经历,如同惊涛骇浪中涉渡,令人魂魄不安,如在梦中。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看山时也觉得疲惫,无心再放声长啸或低吟诗句。听说远公(慧远大师)能够接纳我留宿,我便打算抛却功名利禄的象征,躺卧在这东林寺中寻求安宁。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注释
过东林双涧有怀旧游讲解
这首诗是林鸿途经东林寺双涧时,触景生情,回忆旧事并表达人生感慨的作品。
首联“曾于此地盍朋簪,岁晏重来百感深”开篇点明时间和地点——岁末再次来到曾与朋友欢聚的东林一带,旧地重游引发了诗人深沉的百感。这个“曾”与“重来”形成对比,奠定了全诗怀旧、感伤的基调。
颔联“门掩薄寒初暝雪,树含轻霭欲栖禽”描绘了重游时的萧索景致。微寒、初雪、暮色、轻霭、归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清冷、幽静、略带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此时孤寂的心境,与往昔的热闹聚会形成鲜明对比。门半掩、鸟将栖,也透露出一种归隐或安顿的意愿。
颈联“沧波涉海惊魂梦,白发看山倦啸吟”转而抒发人生经历的感悟。“沧波涉海”比喻宦海的风险和艰辛,如同渡过惊涛骇浪,令人心神不定,仿佛一场噩梦。如今已是两鬓斑白,面对山水美景,却已没有年轻时的豪情逸兴,甚至连长啸吟诗的力气和心情都没有了,这是一种深刻的疲惫感和对世事的厌倦。这联是诗人对自己前半生宦游生涯的总结和否定。
尾联“闻说远公能馆我,便投章甫卧东林”是诗人情感的归宿和决定的表达。诗人听说庐山东林寺的慧远大师能够接纳他(这里可能借指东林寺欢迎有识之士前来隐居或清修),于是下定决心,要抛弃代表功名利禄的“章甫”,来到东林寺寻求心灵的平静和安宁。这个结尾呼应了开头的地点,也为诗人饱经风霜的心灵找到了一个寄托之所,流露出超脱世俗、归隐林泉的向往。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朋友相聚时光的怀念、对宦海沉浮的厌倦以及最终归隐佛门(或象征性地归隐东林)寻求宁静的愿望。语言平实而情感真挚,意境清幽深远。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c2a1a611f1c195692725.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