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洞的诗>寄淮海惠泽上人>

寄淮海惠泽上人,李洞寄淮海惠泽上人全诗,李洞寄淮海惠泽上人古诗,寄淮海惠泽上人翻译,寄淮海惠泽上人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洞

海涛痕满旧征衣,长忆初程宿翠微。
竹里桥鸣知马过,塔中灯露见鸿飞。
眉毫别后应盈尺,岩木居来定几围。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扫地学忘机。

寄淮海惠泽上人译文

饱经风霜的征衣上,满是海涛留下的盐渍,我常常回忆起当初与您在翠微山初次相遇的情景。 竹林深处传来桥梁震动的声音,我知道是有马走过,高塔的灯光在夜空中闪烁,隐约可见大雁飞过的身影。 自从与您分别后,您的眉毛应该长长了不少吧,在山岩林木间隐居,您也一定经历了很多岁月。 将来我希望能得到大师您的允许,让我在您那里留宿一晚,为您煎茶扫地,学习忘却世俗心机的道理。

寄淮海惠泽上人注释

  • 淮海惠泽上人:淮海一带名叫惠泽的和尚,上人是敬称。
  • 海涛痕满旧征衣:形容诗人漂泊江湖,风尘仆仆。海涛痕,指海水留下的盐渍。征衣,指旅行穿的衣服。
  • 初程宿翠微:指初次相遇时,在翠微山住宿。翠微,指山名,泛指清幽的山林。
  • 竹里桥鸣知马过:通过竹林中桥梁的响声判断有马经过。
  • 塔中灯露见鸿飞:从塔中灯光显露推断有鸿雁飞过。
  • 眉毫别后应盈尺:想象惠泽上人修禅,眉毛长长。眉毫,指眉毛。盈尺,满一尺,形容很长。
  • 岩木居来定几围:猜测惠泽上人在山中隐居多年。岩木,指山岩树木,指隐居之地。围,指年岁。
  • 他日愿师容一榻:希望以后能拜访惠泽上人,得到他的允许留宿。榻,指床铺。
  • 煎茶扫地学忘机:希望能够跟惠泽上人学习,忘却世俗心机。机,指心机,巧诈。

寄淮海惠泽上人讲解

这首诗是李洞写给淮海惠泽上人的一首思念之作,表达了诗人对惠泽上人的敬佩和向往之情,以及自己想要摆脱世俗烦恼,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

首联写诗人的漂泊生涯和对初遇的回忆,点明了思念的对象和缘起。颔联通过“竹里桥鸣”和“塔中灯露”两个细节描写,展现了惠泽上人隐居环境的清幽和宁静。颈联通过想象,表达了对惠泽上人修行的敬佩,以及岁月流逝的感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跟随惠泽上人学习,摆脱世俗烦恼,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清幽,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惠泽上人的敬佩和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如“海涛痕满旧征衣”、“竹里桥鸣”、“塔中灯露”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些哲理,如“学忘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追求。

李洞[唐代]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4f8fcd75992c93e32e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