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苔古道敛微曛,马上笳声不可闻。
地自乱离民舍少,山当闽楚客程分。
长林积雨寒为雪,深树孤峰湿作云。
愧我旧游见关吏,也将书剑学终军。
大家都搜:
晚日杉关译文
夕阳微光收敛在长满荒苔的古道上,骑在马上连远处的笳声也听不到了。 因为地处乱离,百姓的房舍变得稀少,这座山关恰是闽地与楚地客行的分界。 茂密的林中积下的雨水带来寒意如同积雪,幽深的树林映衬着孤高的山峰湿气凝成了云。 惭愧地面对曾在旧游时相见的关吏,(如今)我也要像终军那样带上书本和佩剑去报效国家。
晚日杉关注释
晚日杉关讲解
这是一首羁旅诗,抒发了诗人在经过杉关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个人的抱负。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幅萧条、寂寥的傍晚景象。“荒苔古道敛微曛”,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并奠定了全诗的苍凉基调。夕阳的余晖仿佛也被荒凉的古道吞噬,没有生机。“马上笳声不可闻”进一步烘托了环境的寂静,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沉重,可能是因为乱离之苦使他听不见或无心听闻边塞的声响。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社会现实和地理形势。“地自乱离民舍少”直接揭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触目所及是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这是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山当闽楚客程分”则说明了杉关重要的地理位置,它是地域的分界,也是南来北往客人的必经之地,更是在乱世中一种地理上的阻隔或界限。这两句描绘了乱世中的人间景象与地理特征,对仗工整,揭示了乱离带来的荒凉与关塞的分隔意味。
颈联写景,进一步渲染了山关地区阴湿寒冷的氛围。“长林积雨寒为雪,深树孤峰湿作云”两句,运用比喻和拟物的手法,将积雨的寒冷比作雪,将孤峰的湿气化作云,写出了山区气候的恶劣和景色的迷蒙。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仅写实,也烘托了诗人压抑、清冷的内心感受。这两句对仗也很精妙,色彩、动态、温度感兼具。
尾联转回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志向。“愧我旧游见关吏”,诗人再次见到关吏,却感到惭愧。这种惭愧可能源于对国家现状的无力改变,也可能是对自己多年来未能实现抱负的自责。在乱世中,诗人经历了漂泊和困顿,面对故地旧人,内心翻涌。然而,这种惭愧并没有使诗人消沉,紧接着一句“也将书剑学终军”笔锋一转,表达了他效仿终军,立志报国的决心。终军的典故,象征着少年壮志和敢于担当的精神,诗人引用此典,表明他虽然身处困境,心系国家,愿意投笔从戎,以文武兼备的才能为国效力。
整首诗情景交融,前六句写景写事,后两句抒情明志。景物描写荒凉清冷,反映了时代背景的乱离和诗人内心的忧郁;人物描写则表达了诗人的惭愧与抱负。通过对杉关的描绘,诗人不仅表现了关塞的地理特征和萧条景象,更借此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的人生理想。诗歌语言凝练,对仗工整,格调苍凉而有力量。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31c521eb1d92ecdeb7d.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