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文圭的诗>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陆文圭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全诗,陆文圭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古诗,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翻译,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陆文圭

会稽俯伏遗行人,吴国池台日日新。
幕下盟归金甲散,宫中舞罢翠眉颦。
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斋。
笑间鸱夷身退后,渔商何苦动齐民。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译文

会稽山遥遥耸立,仿佛向过往行人低头致敬,吴国的池馆楼台,每天都在翻新。 当年幕府之下歃血为盟,如今金甲早已散落,宫廷中的歌舞停止,舞女也蹙紧了眉头。 悠悠流逝的古今岁月,都汇入这三江之水,寂寞的英雄,最终只剩下一抔黄土。 范蠡功成身退,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那些贪求富贵的渔商,又何苦去扰动百姓呢?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注释

  • 姑苏:苏州的古称。
  • 鲜于伯机:陆文圭的朋友,此诗为和韵之作。
  • 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相传禹会诸侯于此。
  • 吴国池台:指吴王夫差所建的豪华宫殿苑囿。
  • 幕下盟归金甲散:指吴国灭亡后,曾经在夫差幕下歃血为盟的将士们,如今早已各奔东西。
  • 翠眉颦:形容舞女因亡国而忧愁的样子。
  • 三江:指吴淞江、娄江、东江。
  • 一窖斋:指埋葬英雄的坟墓。
  • 鸱夷:即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兴越后,隐姓埋名,经商致富。
  • 身退:指范蠡功成身退。
  • 渔商:指贪求富贵的商人。
  • 齐民:指百姓。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讲解

这首诗是陆文圭凭吊姑苏古迹,有感于吴国兴衰而作。诗人通过描写会稽山的俯伏、吴国池台的翻新、金甲的散落、舞女的蹙眉,以及三江水的悠悠流逝、英雄的寂寞坟墓,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中既有对吴国昔日繁华的追忆,也有对吴国灭亡的惋惜。诗人还将范蠡的功成身退与贪求富贵的渔商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 首联“会稽俯伏遗行人,吴国池台日日新”:开篇点题,诗人来到苏州,首先看到的是会稽山和吴国的池台楼阁。会稽山的“俯伏”,既是写山的形态,也是暗指吴国的衰败。吴国池台的“日日新”,则反衬出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更替。
  • 颔联“幕下盟归金甲散,宫中舞罢翠眉颦”:描写吴国灭亡后的景象。曾经在夫差幕下歃血为盟的将士们,如今早已各奔东西;宫廷中的歌舞也已经停止,舞女们也只能蹙眉叹息。
  • 颈联“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斋”:进一步抒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悠悠流逝的古今岁月,都汇入这三江之水,而曾经的英雄,最终也只能寂寞地躺在坟墓中。
  • 尾联“笑间鸱夷身退后,渔商何苦动齐民”:诗人以范蠡功成身退为例,劝诫那些贪求富贵的渔商,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扰动百姓。这里既有对范蠡的赞赏,也有对现实的批判。
陆文圭[元代]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999f93d80e8f08dcfd0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