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文圭的诗>苦雨>

苦雨,陆文圭苦雨全诗,陆文圭苦雨古诗,苦雨翻译,苦雨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陆文圭

积雨能令朱夏寒,少曾见日上三竿。
风吹沧海俄然立,水演银河透底乾。
谁产好心来拯溺,姑留老眼去观润。
蛙声只在墙根草,欲怪泥龙不久蟠。

苦雨译文

连绵的阴雨能够让盛夏时节都感到寒冷,很少能见到太阳升到三竿高。狂风吹起,大海仿佛突然竖立起来一般,水流倾泻,银河好像要干涸见底。谁能发善心来拯救这水中的生灵呢?姑且留下我这双老眼,去观察雨水何时停歇,大地何时滋润。青蛙的叫声只在墙根的草丛中响起,想要责怪泥土中的龙蛰伏太久,不肯出来兴云布雨。

苦雨注释

  • 朱夏:指夏季。
  • 三竿:指太阳升起很高,约合上午九点左右。
  • 沧海:大海。
  • 俄然:突然,忽然。
  • 银河:天河,指雨水倾泻如银河倒灌。
  • 透底乾:彻底干涸。
  • 拯溺:拯救溺水者,比喻拯救受雨水之灾的生灵。
  • 观润:观察大地何时得到雨水的滋润。
  • 泥龙:传说中的龙,主管下雨。蟠,指龙盘曲蛰伏的样子。
  • : 弯曲地趴伏或盘绕。

苦雨讲解

这首诗是陆文圭在久雨成灾的情况下所作。诗人通过对苦雨连绵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上天迟迟不肯放晴的抱怨。

首联点明苦雨之状。“积雨能令朱夏寒,少曾见日上三竿”,连日阴雨,盛夏时节也变得寒冷,太阳难得一见,突出了雨势之大和时间之长。

颔联进一步描写雨势的凶猛。“风吹沧海俄然立,水演银河透底乾”,狂风裹挟着雨水,大海仿佛要竖起来一样,雨水倾泻如银河倒灌,仿佛要将大地都淹没。运用夸张的比喻,极力渲染了雨势的猛烈。

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谁产好心来拯溺,姑留老眼去观润”,诗人希望有人能发善心来拯救受灾的百姓,自己也只能留着老眼,期待雨停日出,大地得到滋润。

尾联则流露出诗人的不满。“蛙声只在墙根草,欲怪泥龙不久蟠”,青蛙只能在墙根草丛中鸣叫,暗示着水患仍然严重,诗人想要责怪主管下雨的龙为何迟迟不肯出现。表面上是责怪龙,实际上是对造成水灾的自然现象以及未能及时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的不满。

全诗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既有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切,更表达了诗人希望早日摆脱困境的强烈愿望。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陆文圭[元代]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22dde72c190f624fb54.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