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郢的诗>送圆鉴上人游天台>

送圆鉴上人游天台,李郢送圆鉴上人游天台全诗,李郢送圆鉴上人游天台古诗,送圆鉴上人游天台翻译,送圆鉴上人游天台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郢

西岭草堂留不住,独携瓶锡向天台。
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
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
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

送圆鉴上人游天台译文

圆鉴上人无法在西岭草堂久留,独自拿着瓶和锡杖前往天台山。

霜气清冷的夜晚,在海边的寺庙听到潮水的声音,傍晚时分,在江上的船只边乞食而归。

华顶峰寒冷的夜里,一轮孤月缓缓落下,秋色将尽之时,石桥边来了一位僧人。

在灵溪与修道之人相遇的地方,阴暗的洞穴里,清冷的竹室敞开着。

送圆鉴上人游天台注释

  • 圆鉴上人: 僧人的法号。上人,对有德高僧的尊称。
  • 西岭草堂: 指圆鉴上人之前居住的地方。西岭,泛指山林。
  • 瓶锡: 僧人常用的两种法器。瓶,指净水瓶;锡,指锡杖。
  • 天台: 指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佛教名山,是天台宗的发源地。
  • 霜清海寺: 霜气清冷的夜晚,海边的寺庙。
  • 潮至: 潮水到来。
  • 日宴: 傍晚。宴,迟,晚。
  • 华顶: 天台山的主峰。
  • 灵溪: 天台山中的溪流名。
  • 道者: 修道之人,指道士或隐士。
  • 阴洞: 阴暗的洞穴。
  • 泠泠: 形容清冷的声音。
  • 竹室: 用竹子搭建的简陋房屋,指僧人或道士的居所。

送圆鉴上人游天台讲解

这首诗是李郢送别圆鉴上人前往天台山修行的作品。全诗描绘了圆鉴上人离开草堂,前往天台山途中的景象,以及天台山清幽的环境和僧侣修行的生活。

首联点明送别的主题和圆鉴上人的去向。“西岭草堂留不住,独携瓶锡向天台”,诗人写圆鉴上人决意离开,独自前往天台山,表现了僧人云游四方、寻求真理的决心。

颔联描绘了圆鉴上人在路途中的见闻。“霜清海寺闻潮至,日宴江船乞食回”,诗人描写了在海边寺庙听到潮水的声音,以及傍晚时分在江边乞食的情景,展现了僧人清苦的生活和行脚的艰辛。

颈联描绘了天台山夜晚的景象。“华顶夜寒孤月落,石桥秋尽一僧来”,诗人描写了华顶峰寒冷的夜晚,孤月西沉,秋色将尽时,石桥边来了一位僧人,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孤独。

尾联描写了圆鉴上人在天台山中的居所。“灵溪道者相逢处,阴洞泠泠竹室开”,诗人描写了在灵溪与修道之人相遇,阴暗的洞穴里,清冷的竹室敞开着,暗示了圆鉴上人将在天台山中隐居修行,追求 inner peace。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圆鉴上人远行的祝福,也反映了诗人对佛道文化的向往。诗中描写的景象充满禅意,展现了天台山作为佛教名山的独特魅力。

李郢[唐代]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ced15e181082bd1ce4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