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郎士元的诗>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

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郎士元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全诗,郎士元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古诗,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翻译,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郎士元

连山尽处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
朱栏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
昔人爱险闭层城,今日爱闲江复清。
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红山鸟鸣。

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译文

连绵的山脉到这里走到尽头,江水萦绕着山脚回旋。山上的戍守城门正对着江面敞开。红色的栏杆笔直地伸向江面,足有一百丈高,阳光温暖,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相互追逐嬉戏。过去的人喜欢地势险要,所以把城池建造在高处,今日的人喜爱悠闲,且见江水清澈。沙洲和长满枫树的江岸没有游人来往,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山中的鸟儿欢快地鸣叫。

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注释

  • 郢城:古城名,在今湖北省荆州市纪南城。
  • 西楼:在郢城西边的楼。
  • 萦回:回旋,环绕。
  • 戍门:戍守的城门。
  • 朱栏:红色的栏杆。
  • 直下:笔直向下。
  • 游鳞:游动的鱼。鳞,鱼的代称。
  • 相向:彼此相对。
  • 层城:重叠的城墙,指高峻的城池。
  • 枫岸:长满枫树的江岸。

郢城西楼吟(一作张继诗)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郢城西楼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连山尽处水萦回,山上戍门临水开”点明地点,写出西楼所处的地理位置:连绵的山脉到此终止,江水环绕山脚回旋,山上的戍守城门临江而建。这两句气势开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朱栏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鳞自相向”描写西楼的特点和江中的景象。红色的栏杆笔直地伸向江面,足见西楼之高。阳光照耀下,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动,更显生机。

颈联“昔人爱险闭层城,今日爱闲江复清”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过去的人喜欢地势险要,所以把城池建造在高处;今天的人喜爱悠闲的生活,而且江水清澈,适宜居住。这两句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尾联“沙洲枫岸无来客,草绿花红山鸟鸣”描写了西楼周围的景色。沙洲和江岸上没有游人来往,显得格外清静。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山中的鸟儿欢快地鸣叫,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细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郎士元[唐代]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ac5ffb2e46a9ae4ab35.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