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郎士元的诗>送裴补阙入河南幕>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郎士元送裴补阙入河南幕全诗,郎士元送裴补阙入河南幕古诗,送裴补阙入河南幕翻译,送裴补阙入河南幕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郎士元

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
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
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
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译文

高洁如玉的青琐郎啊,什么事情惊动了你的车轩? 你以坚贞的节操报答知己的赏识,清雅的吟唱告别了皇宫。 秋天的城池遥对海边的树木,寒冷的月光照耀着军营大门。 邹鲁是诗书礼仪之邦,那里应该没有战鼓喧嚣。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注释

  • 裴补阙: 裴姓的补阙官。补阙是官名,属门下省,掌规谏。
  • 青琐客: 指在朝廷任职的官员。青琐,指皇宫的门窗,常用青色装饰。
  • 行轩: 行辕,出行乘坐的车子。这里指裴补阙要离开长安,前往河南。
  • 苦节: 坚贞的节操。
  • 知己: 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此处指推荐裴补阙入河南幕府的人。
  • 清吟: 清雅的吟唱。
  • 掖垣: 皇宫的墙垣。
  • 秋城: 秋天的城池。指诗人所在的长安城。
  • 海树: 海边的树木。
  • 营门: 军营的大门。
  • 邹鲁: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旧地,在今山东省境内。邹,指邹县,鲁,指曲阜,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以诗书礼仪著称。
  • 鼙鼓: 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鼙鼓喧,指战事。

送裴补阙入河南幕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裴补阙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许和祝福。

首联点明裴补阙的身份和离别的原因。“皎然青琐客,何事动行轩”,赞扬裴补阙品格高洁,并以疑问的语气引出行别之事,暗含惋惜之情。

颔联进一步赞扬裴补阙的品格和才华。“苦节酬知己,清吟去掖垣”,一方面肯定裴补阙以坚贞的节操报答知己的赏识,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裴补阙是因为才华出众而被举荐离开朝廷。

颈联描绘送别时的景象。“秋城临海树,寒月上营门”,诗人用“秋”、“寒”等字眼,渲染了离别的萧瑟气氛,也暗示了友人此行的环境较为艰苦。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望和祝福。“邹鲁诗书国,应无鼙鼓喧”,希望裴补阙前往的河南,能够保持邹鲁的文化传统,没有战事,生活安定。也从侧面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有惜别之情,又有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郎士元[唐代]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bc591694861f66508e5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