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文圭的诗>送李义夫出游二首>

送李义夫出游二首,陆文圭送李义夫出游二首全诗,陆文圭送李义夫出游二首古诗,送李义夫出游二首翻译,送李义夫出游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陆文圭

少年有志东山卧,晚岁方图北海游。
铕口饥守甘半菽,拄胸气尚食全牛。
间唐元振今谁在,欲赵平原何处求。
赤日洪崖两相危,不妨诗句各风流。

送李义夫出游二首译文

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隐居在东山;到了晚年才开始筹划北海的远游。 即使在铕口饥饿地坚守,也甘于只吃半碗豆粥;虽然拄着拐杖,胸中的豪气仍然能吞下一整头牛。 盛唐时像元振那样的人物如今还有谁在?想要寻找像赵平原君那样的人物又到哪里去寻找呢? 赤日下的洪崖和道士都有危险,这不妨碍我们各自用诗句来展现各自的风流。

送李义夫出游二首注释

  • 李义夫: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 东山卧:指谢安隐居东山的故事。谢安,东晋名士,曾隐居东山,后出仕,成为东晋的宰相。这里用以比喻李义夫少年时有隐居之志。
  • 北海游:指孔融为北海相的故事。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曾任北海相。这里用以比喻李义夫晚年有远游之志。
  • 铕口:地名,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指一处贫困、偏远的地方。
  • 半菽:半碗豆粥。菽,豆类的总称。这里形容生活清贫。
  • 拄胸:拄着胸膛。形容老迈体衰。
  • 食全牛:比喻气概豪迈,食量大。
  • 间唐元振:指唐朝宰相元振。元振为人奸邪,后被贬。这里用以反衬世风日下,难觅贤才。
  • 赵平原:指赵国平原君赵胜。平原君以善于养士著称。这里用以感叹世无贤士。
  • 赤日洪崖:指酷热的阳光下的洪崖丹井。洪崖丹井,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两相危:指洪崖和道士都处在危险之中。
  • 不妨:不妨碍。
  • 风流:指人的才华、气度或美好的言行。

送李义夫出游二首讲解

这首诗是陆文圭送别友人李义夫出游的作品。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以两个典故点明李义夫的人生志向,少年时有隐居之心,晚年又有远游之志,概括了其不同阶段的人生追求。颔联通过“半菽”和“全牛”的对比,一方面表现了李义夫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安贫乐道,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他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豪气不减。颈联感叹时世变迁,贤才难觅,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尾联则以旷达的胸怀作结,虽然世事艰难,但诗人的风流才情依然可以展现。

全诗语言精炼,用典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世事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铕口饥守甘半菽,拄胸气尚食全牛”等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李义夫的个性和精神风貌,令人印象深刻。

陆文圭[元代]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86972ba3100a0a83662.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