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梁寅的诗>丁酉岁正月四日雪>

丁酉岁正月四日雪,梁寅丁酉岁正月四日雪全诗,梁寅丁酉岁正月四日雪古诗,丁酉岁正月四日雪翻译,丁酉岁正月四日雪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梁寅

白头遭乱远江城,寄宿深山岁又更。
雪里人家荒野色,天涯亲友莫年情。
山魈夜应猿猱响,樵子晨冲虎豹行。
草笠棕衣任来往,阴崖何处觅黄精。

丁酉岁正月四日雪译文

白发苍苍之时遭遇战乱,远离家乡寄居在偏远的江边小城,又在深山里寄宿,一年又过去了。大雪覆盖下的人家,呈现出荒凉的野外景色,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已无法顾及过年的情谊。山中的精怪在夜里与猿猴的叫声相互应和,砍柴的樵夫清晨冒着危险在有虎豹出没的山间行走。他们戴着草帽,穿着棕衣,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在这阴暗的山崖边,又能到哪里去寻觅黄精呢?

丁酉岁正月四日雪注释

  • 丁酉岁:指丁酉年,即公元1477年,明宪宗成化十三年。
  • 正月四日:指农历正月初四。
  • 白头:指年老,头发变白。
  • 遭乱:遭遇战乱。
  • 江城:指长江边的城镇,此处指诗人流寓之地。
  • 寄宿:寄居,借住。
  • 岁又更:又过了一年。
  • 雪里人家:雪中的人家。
  • 荒野色:荒凉的野外景象。
  •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 莫年情:莫,不,没有;年情,过年的情意。
  • 山魈(xiāo):古代传说中山里的妖怪。
  • 猿猱(náo):猿和猱,两种山中动物。
  • 樵子:砍柴的人。
  • 虎豹行:指虎豹出没。
  • 草笠(lì):用草编的帽子。
  • 棕衣:用棕毛做的衣服。
  • 任来往:随意来往,自由自在。
  • 阴崖:背阴的山崖。
  • 黄精:一种可入药的草本植物。

丁酉岁正月四日雪讲解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寅在丁酉年正月初四所作。诗歌描绘了诗人战乱后流落他乡,寄居深山的困苦生活和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诗人处境。“白头遭乱远江城,寄宿深山岁又更”,诗人年老之时遭遇战乱,远离家乡,流落到长江边的城市,又寄居在深山之中,时间一年又一年地过去,暗示了漂泊之久,战乱带来的颠沛流离之苦,以及年华老去的无奈。

颔联描绘了战乱后萧条冷落的景象。“雪里人家荒野色,天涯亲友莫年情”,大雪覆盖下的村落,呈现出荒凉的野外景色,远在天边的亲朋好友,也无暇顾及过年的情谊。诗人通过“荒野色”和“莫年情”渲染了战乱带来的萧条和人情冷漠,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颈联描写深山中的景象。“山魈夜应猿猱响,樵子晨冲虎豹行”,山中的精怪在夜里与猿猴的叫声相互应和,砍柴的樵夫清晨冒着危险在有虎豹出没的山间行走。诗人通过“山魈”、“猿猱”、“虎豹”等意象,描绘了深山的险恶环境,也反衬出诗人生活的艰辛。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草笠棕衣任来往,阴崖何处觅黄精”,(山民)戴着草帽,穿着棕衣,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在这阴暗的山崖边,又能到哪里去寻觅黄精呢?诗人以山民的自由自在反衬自己的身不由己,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描绘了一幅战乱后萧条冷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友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情。

梁寅[元代]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8061dc3f2ec0da7fed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