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昴英的诗>八月骤寒>

八月骤寒,李昴英八月骤寒全诗,李昴英八月骤寒古诗,八月骤寒翻译,八月骤寒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昴英

秋欲中分暑更袢,金风崛起成寒动。
桃笙夜展犹嫌执,狐向朝披便怯单。
翻手炎凉真可笑,循环造化果无端。
老来一任添霜缕,寒暑难磨只士丹。

八月骤寒译文

秋季将至中旬,暑气仍然闷热,忽然间金风乍起,寒意顿生。

夜晚铺开桃笙,仍然觉得拿着有点热,早晨披着狐裘,却又感到单薄而寒冷。

天气骤然变化,真是令人感到可笑,四季循环,造化弄人,果真是没有定数啊。

年老了任凭增添白发,寒暑变化难以消磨的,只有我这颗赤诚之心。

八月骤寒注释

  • 中分:指秋季过了一半。
  • 袢(pàn):闷热。
  • 金风:秋风。
  • 桃笙:用桃枝编成的竹席,古人夏季常用的寝具。
  • 执:拿着。
  • 狐:指狐裘,用狐狸皮做的衣服。
  • 怯单:害怕单薄。
  • 翻手:比喻变化极快。
  • 炎凉:指天气冷热的变化,也比喻人情的变化。
  • 造化: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这里指自然规律。
  • 无端:没有来由,没有定数。
  • 霜缕:白发。
  • 一任:任凭。
  • 士丹:指赤诚之心。“丹”即丹心,古代常以“丹”比喻赤诚之心。

八月骤寒讲解

这首诗描写了八月时节天气骤然变化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变化的感叹,以及坚守节操的决心。

首联写时令与气候的矛盾。秋季已过一半,暑气却依然存在,忽然间秋风刮起,寒意袭来,点明“骤寒”的主题。

颔联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刻画了天气变化的突兀。夜晚觉得热,早晨又感到冷,对比鲜明,突出了“骤”的特点。

颈联由天气变化联想到人情世故,感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诗人觉得这种变化可笑,但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

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年老了,容颜衰老,但内心的坚守不变。寒暑变化无法消磨诗人的赤诚之心,表达了诗人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李昴英[宋代]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35056ec7ba58172a56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