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群玉的诗>客愁二首>

客愁二首,李群玉客愁二首全诗,李群玉客愁二首古诗,客愁二首翻译,客愁二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群玉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
荡漾春风起,谁知历乱心。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
凭送湘流水,绵绵入帝乡。

客愁二首译文

第一首: 羁旅之愁随着柳色的加深而滋生,我日复一日地追逐着春天的脚步,而客愁也日渐浓重。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杨柳依依,又有谁能理解我这内心的纷乱与愁绪呢?

第二首: 羁旅之愁也随着柳色的日渐青翠而增长,每天都伴着春天一同延伸。我将这无尽的愁绪寄托于奔流不息的湘江水,希望它能绵延不断地流向京城,传递我的思乡之情。

客愁二首注释

  • 客愁:羁旅在外的愁思。
  • 逐春深:追随春天深入。
  • 荡漾:形容春风吹拂,柳枝摇曳的样子。
  • 历乱:纷乱,杂乱。
  • 逐春长:随着春天生长。
  • 凭送:寄托,凭借。
  • 湘流水:指湘江,流经湖南,最终汇入长江。古代有湘灵鼓瑟的传说,因此湘江也常被赋予思乡之情。
  • 帝乡: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客愁二首讲解

《客愁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群玉所作的一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愁苦。

第一首诗侧重于描写客愁的滋生和内心的纷乱。诗人通过观察柳色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深入,而客愁也随之加深。“荡漾春风起,谁知历乱心”一句,以乐景写哀情,春风的轻柔与内心的纷乱形成鲜明对比,更突显了诗人愁绪的难以排解。

第二首诗则侧重于描写客愁的绵长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将客愁寄托于湘江水,希望它能流向京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湘江的意象,将抽象的愁绪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两首诗都以“客愁看柳色”起笔,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和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羁旅在外的游子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群玉[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5b2ddf688ba50e0531a.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