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山甫的诗>别杨秀才>

别杨秀才,李山甫别杨秀才全诗,李山甫别杨秀才古诗,别杨秀才翻译,别杨秀才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山甫

因乱与君别,相逢悲且惊。
开襟魂自慰,拭泪眼空明。
故国已无业,旧交多不生。
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别杨秀才译文

因为战乱与你分别,重逢时既悲伤又惊愕。

敞开衣襟倾诉衷肠,以此安慰飘荡的魂灵,擦干眼泪,视线却依然模糊不清。

故乡已经没有产业可守,过去的友人大多已经不在人世。

为何我们又要再次分别?这离别之情实在难以诉说。

别杨秀才注释

  • 杨秀才:指诗人友人,姓杨的读书人。秀才,科举制度中最低一级的功名。
  • 因乱:因为战乱。指当时社会动荡不安。
  • 相逢:重逢,再次相遇。
  • 悲且惊:既悲伤又惊愕。形容乱世重逢时复杂的心情。
  • 开襟:敞开衣襟。这里指敞开心扉,倾诉衷肠。
  • 魂自慰:安慰飘荡的魂灵。形容经历战乱后,内心不安宁的状态。
  • 眼空明:眼睛空洞无神,视线模糊不清。形容极度悲伤。
  • 故国:故乡,指沦陷或遭受战乱的家乡。
  • 无业:没有产业,指家园荒废,无以为生。
  • 旧交:旧时的朋友。
  • 不生:指死亡,不在人世。
  • 分袂:分别,离别。
  • 难话:难以诉说。
  • 别离情:离别之情。

别杨秀才讲解

《别杨秀才》是唐末诗人李山甫在战乱时期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杨秀才在乱世中重逢又离别的悲伤和无奈之情。

诗的首联点明了离别的原因和重逢时的心情。“因乱与君别,相逢悲且惊”,交代了由于战乱而分别,如今重逢,内心既悲伤又惊愕。这既是对战乱的控诉,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颔联描写了重逢时的情景。“开襟魂自慰,拭泪眼空明”,诗人与友人敞开心扉,相互倾诉,试图安慰彼此不安的灵魂,但即使擦干眼泪,眼前依然一片模糊。这表明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创伤是难以弥合的。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坏。“故国已无业,旧交多不生”,家园荒废,产业凋零,昔日的友人也大多不在人世。这两句极具概括性,揭示了战乱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再次离别的无奈和难舍之情。“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为何又要再次分别?这离别之情实在难以诉说。诗人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蕴含在反问之中,更显其深沉。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通过对战乱时期社会现实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对离乱之世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它反映了唐末战乱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李山甫[唐代]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逮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名著一方。诗一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9efd9dfcd99e7e6f7df.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