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山甫的诗>乱后途中>

乱后途中,李山甫乱后途中全诗,李山甫乱后途中古诗,乱后途中翻译,乱后途中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山甫

乱离寻故园,朝市不如村。
恸哭翻无泪,颠狂觉少魂。
诸侯贪割据,群盗恣并吞。
为问登坛者,何年答汉恩。

乱后途中译文

战乱之后,我艰难地寻找着故园,发现如今的城市喧嚣混乱,远不如乡村宁静安稳。悲痛地哭泣,却似乎已流不出眼泪,心神恍惚,感觉失去了魂魄。各路诸侯只顾着相互割据,强盗们肆意地兼并掠夺。我想问问那些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人,你们何时才能报答朝廷的恩德呢?

乱后途中注释

  • 乱离:战乱离散。
  • 朝市:指城市,也指繁华的场所。
  • 恸哭:悲痛地哭泣。
  • 翻:反而。
  • 颠狂:精神错乱,举止失常。
  • 少魂:失魂落魄。
  • 诸侯:指拥兵自重的割据势力。
  • 割据:分割占据。
  • 恣:放纵,任意。
  • 并吞:兼并,吞并。
  • 为问:试问,请问。
  • 登坛者:指居高位、掌握权力的人。古代帝王或将帅举行仪式,常筑高坛。
  • 汉恩:指朝廷的恩德。这里代指国家。

乱后途中讲解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李山甫的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后的惨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当权者的不满。

首联“乱离寻故园,朝市不如村”,点明了诗歌的背景和诗人所见。“乱离”二字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诗人寻找故园,却发现城市已经变得混乱不堪,远不如乡村宁静。这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当时社会普遍的现象。

颔联“恸哭翻无泪,颠狂觉少魂”,描写了诗人极度悲痛的心情。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痛苦的经历,诗人已经麻木,即使想哭也流不出眼泪,精神也变得恍惚,感觉失去了魂魄。这两个“无”和“少”字,极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颈联“诸侯贪割据,群盗恣并吞”,揭示了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各路诸侯只顾着相互割据,争夺地盘,而强盗们则肆意地兼并掠夺,欺压百姓。这些统治者的贪婪和残暴,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尾联“为问登坛者,何年答汉恩”,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质问和期望。诗人想问问那些身居高位、掌握权力的人,你们何时才能报答朝廷的恩德,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呢?这一句既是对当权者的责问,也是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深刻地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当权者的不满。诗歌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李山甫[唐代]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逮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名著一方。诗一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95dfaf7bb7177ce6f1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