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山甫的诗>山下残夏偶作>

山下残夏偶作,李山甫山下残夏偶作全诗,李山甫山下残夏偶作古诗,山下残夏偶作翻译,山下残夏偶作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唐代] 李山甫

等闲三伏后,独卧此高丘。
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
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
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

山下残夏偶作译文

平淡地度过三伏天后,我独自躺在这高高的山丘上。残余的暑气比火焰还要炽热,吹来的林间风却带着秋天的凉爽。

我并不想追求什么声名,吟诗作赋也觉得可以停止了。我自认为已经超脱了尘世之外,只想在云溪边好好地漱洗,涤荡身心。

山下残夏偶作注释

  • 等闲: 平常,轻易。这里指平淡地度过。
  • 三伏: 一年中最热的时节,通常在农历六月到七月之间。
  • 高丘: 高高的山丘。
  • 残暑: 残余的暑气,指夏末的炎热。
  • 炎于火: 比火焰还要热。
  • 林风: 林间的风。
  • 爽带秋: 带着秋天的凉爽。
  • 声名: 名声,名誉。
  • 吟咏: 吟诗作赋。
  • 堪休: 可以停止。
  • 自许: 自认为,自我期许。
  • 红尘: 指尘世,人世间。
  • 云溪: 云雾缭绕的山溪。
  • 漱流: 在溪流中漱洗。比喻洗涤身心,远离尘俗。

山下残夏偶作讲解

这首诗是李山甫在夏末时节,隐居山中的偶感之作。诗人描写了残夏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厌倦尘世,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

首联点明时间,交代地点。“等闲三伏后,独卧此高丘”,诗人平淡地度过了酷热的三伏天,独自一人躺在高高的山丘上,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过着闲适的生活。

颔联描写残夏的景象。“残暑炎于火,林风爽带秋”,诗人用“炎于火”来形容残余的暑气之热烈,又用“爽带秋”来反衬林风的清凉,一热一凉,突出了季节交替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颈联抒发情怀。“声名何要出,吟咏亦堪休”,诗人表示自己并不想追求什么声名,甚至连吟诗作赋也觉得可以停止了,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尾联点明主旨。“自许红尘外,云溪好漱流”,诗人自认为已经超脱了尘世之外,只想在云溪边好好地漱洗,涤荡身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彻底摆脱尘世束缚,追求精神净化的愿望,也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

整首诗语言平淡自然,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残夏景象的描写,以及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剖析,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淡泊名利的胸怀。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一些文人厌倦官场,追求隐逸的思想。

李山甫[唐代]

李山甫,唐朝。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尝逮事乐彦祯、罗弘信父子,文笔雄健,名著一方。诗一卷。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b68ab2799cdd4bf1c0e.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