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基的诗>田家·田家无所求>

田家·田家无所求,刘基田家·田家无所求全诗,刘基田家·田家无所求古诗,田家·田家无所求翻译,田家·田家无所求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刘基

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
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渗漉尽涓滴。
怪当休明时,狼藉多盗贼。
岂无仁义矛,可以弥锋镝。
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

田家·田家无所求译文

农家百姓没有什么过分的奢求,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能有衣穿有饭吃。男人们从事耕田种地,女人们则努力纺纱织布,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下地劳作,直到天黑了也顾不上休息。温饱的生活不是上天降下来的,而是靠你们辛勤的筋骨和力气换来的。赋税是从百姓身上征收来的,官府应该爱护珍惜。怎么能这样随意地搜刮百姓,像水渗漏一样,连一滴也不放过呢?怪不得在太平盛世,到处都是盗贼横行。难道就没有仁义道德这把矛,来抵挡盗贼的锋利箭头吗?哪里才能找到清廉奉公的官吏,与国家同甘共苦,同喜同悲呢?希望他们能清除贪污受贿,用清廉之心来休养百姓,恢复国家的元气。

田家·田家无所求注释

  • 田家:农家,指农民。
  • 耕稼:耕田种植。稼,庄稼。
  • 纺绩:纺纱织布。绩,把麻搓成线。
  • 侵晨:拂晓,早晨。
  •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背。
  • 不遑(huáng)息:没有空闲休息。遑,空闲。
  • 匪(fěi):不是。
  • 天降:上天降下来的。
  • 赖尔:依靠你们。尔,你们。
  • 筋与力:指辛勤的劳动。
  • 租税:田租和赋税。
  • 所从来:从哪里来。
  • 宜:应该。
  • 爱惜:爱护,珍惜。
  • 恣(zì):放纵,随意。
  • 刻剥:搜刮,剥削。
  • 渗漉(lù):雨水渗透滴漏。这里比喻一点一滴地搜刮民财。
  • 涓(juān)滴:小水滴。这里指极少的财物。
  • 怪当:难怪,怪不得。
  • 休明时:太平盛世。
  • 狼藉(jí):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盗贼横行。
  • 仁义矛:指施行仁义道德的政策。
  • 锋镝(dí):箭头。这里比喻盗贼的侵扰。
  • 廉循吏:廉洁奉公的官吏。循,遵守法度。
  • 与国共欣戚:与国家同甘共苦,同喜同悲。
  • 苞苴(bāo jū):用草包包的东西,指贿赂的物品。这里指贪污受贿。
  • 瘳(chōu):病愈,这里指恢复。
  • 国脉:国家的元气,这里指国家的经济和民生。

田家·田家无所求讲解

这首诗是刘基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诗人通过描写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以及官府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清廉政治的期盼。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日夜操劳,用自己的血汗换取微薄的生存资料。诗人用“侵晨荷锄出,暮夜不遑息”这样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农民的艰辛。同时,诗人也肯定了农民的劳动价值,指出“饱暖匪天降,赖尔筋与力”。

诗的后半部分则揭露了官府的贪婪和腐败。诗人质问官府为何要“恣刻剥,渗漉尽涓滴”,将矛头直指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认为,官府的横征暴敛是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清廉官吏的期盼,希望他们能够体恤民情,休养生息,使国家恢复元气。

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矛盾的尖锐,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清明政治的向往。诗中“安得廉循吏,与国共欣戚,清心罢苞苴,养民瘳国脉”等语句,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刘基[明代]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18a36250bd992c416ae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