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罗洪先的诗>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

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罗洪先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全诗,罗洪先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古诗,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翻译,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明代] 罗洪先

官军四百数不足,衣甲鲜明好皮肉。
朝游江上簇军营,夜向城头攫人屋。
县官供应间迟速,虎符日日相迫促。
白沙乡兵御奔突,兵家胜负多番覆。
月落荒村鬼夜哭,桥头一矩明于烛。
剪衣谁作招魂曲,铃阁将军睡方熟。

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译文

官军四百人,数量实在太少了, 他们的衣甲鲜亮,身体也养得很好。 白天在长江边列队巡游,耀武扬威, 晚上却跑到城墙边,抢夺百姓的房屋。 县官供给稍有迟缓, 上司拿着虎符,每日催促不停。 白沙乡兵奋力抵抗敌人的冲击, 官兵的胜负,也经历了多次反复。 月亮落下,荒凉的村庄里,鬼魂在黑夜中哭泣, 桥头的一段木头,比蜡烛还要明亮。 是谁在裁剪衣服,为死者招魂? 而将军却在铃阁里,睡得正香。

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注释

  • 官军:朝廷军队。
  • 数不足:数量不足。
  • 衣甲鲜明:指官军的盔甲鲜艳明亮。
  • 好皮肉:形容官军养尊处优,身体肥壮。
  • 簇军营:聚集在军营。
  • 攫(jué)人屋:抢夺百姓的房屋。攫,抓取,夺取。
  • 县官:县的官员。
  • 供应间迟速:供应有时迟缓。间,有时。
  • 虎符:古代调兵的信物,用铜或玉制成虎形,剖为两半,右半留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兵时合符验证。
  • 相迫促:相互催促,逼迫。
  • 白沙乡兵:指白沙地方的乡兵。
  • 御:抵挡。
  • 奔突:指敌人来回冲击。
  • 兵家胜负多番覆:指战事胜负多次反复。兵家,用兵的人,这里指官兵。覆,翻转,指战事反复。
  • 荒村:荒凉的村庄。
  • 鬼夜哭:鬼魂在黑夜里哭泣,形容战乱后的凄凉景象。
  • 桥头一矩(jǔ):桥头的一段木头。矩,木制的方形工具,这里指一段方形木头。
  • 明于烛:比蜡烛还要明亮。
  • 剪衣:裁剪衣服,指为死者准备后事。
  • 招魂曲:招引死者亡灵的乐曲。
  • 铃阁:古代官府衙署中悬挂铃铛的阁楼。
  • 睡方熟:正睡得香甜。

官军谣(段都阃所将省兵四百,无一人援白沙讲解

这首诗以“官军”为题,深刻地揭露了明代官军的腐败无能和对百姓的残害,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人通过对官军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诗歌首先描绘了官军的形象:人数少,但衣甲鲜亮,身体肥壮,养尊处优。然而,他们白天耀武扬威,晚上却抢夺百姓房屋,敲诈勒索,为害乡里。接着,诗人描写了官府的催逼和乡兵的抵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无奈。最后,诗人描绘了战后的凄凉景象:荒村野鬼,死者无人安葬,而将军却在铃阁里高枕无忧。

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官军的骄奢淫逸与百姓的苦难生活进行对比,将战争的残酷与将军的麻木不仁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诗人还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战后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全诗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罗洪先[明代]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3f78eac0edd1179394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