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文圭的诗>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

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陆文圭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全诗,陆文圭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古诗,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翻译,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陆文圭

待诏明延百有馀,一人释褐向江都。
诸生对策地奇语,由写何曾不喜儒。

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译文

翰林待诏明延年过百岁,另有一人初入仕途前往江都。众学子科举对策时言语奇特,写字如同何曾一样,怎能说他不喜爱儒学呢?

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注释

  • 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 都是陆文圭的朋友,分别担任待制、少监等官职。
  • 待诏: 官名,皇帝待命差遣的官职。
  • 明延: 指明延年,唐代人,以博学著称,活到一百多岁。这里用作典故,形容人高寿且博学。
  • 释褐: 脱去布衣,指开始做官。古代平民穿布衣。
  • 江都: 今江苏扬州。
  • 诸生: 指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
  • 对策: 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应试者针对时事政治提出对策。
  • 何曾: 魏晋时期大臣,以奢侈著称。这里可能指此人书法风格与何曾相似,或者以何曾作为反讽,暗示此人并非真心喜爱儒学。
  • 喜儒: 喜爱儒学。

留别袁伯长待制凌德庸少监南翁待制诸公三绝讲解

这首诗是陆文圭写给朋友袁伯长等人的留别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也可能暗示了对时局的一些看法。

首句用明延年的典故,既赞扬了在座的各位朋友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也暗示了他们经历丰富。第二句写有一位新入仕途的朋友将要前往江都,暗示了离别。后两句则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诗人说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言语奇特,书法如同何曾,似乎在暗示这些人并非真正热爱儒学,而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投机取巧。但诗人又反问“由写何曾不喜儒”,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无奈和复杂情感。

全诗语言简洁,用典精巧,寓意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陆文圭[元代]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f2e9553b4b242cc7ea1d.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