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本无二,谁论律与禅。
水行到处入,月出有时圆。
事去可尝念,忙中不废眠。
松堂白日永,幡影自飘然。
大家都搜:
赠端上人译文
佛法的真谛原本就是唯一的,谁又去争论律宗与禅宗的差别呢?就像水流一样,流到哪里都能融入其中,又像月亮一样,出现时自然会圆满无缺。事情过去之后可以时常回味,即使在忙碌之中也不要废弃睡眠。松树掩映的禅堂里,白昼显得格外漫长,风吹动幡旗的影子,自由自在地飘动着。
赠端上人注释
赠端上人讲解
这首诗是李覯赠送给端上人的,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对僧人生活的赞赏。
诗歌首先点明佛法的根本在于“无二”,不应拘泥于宗派之争。律宗与禅宗,虽然修行方式不同,但最终目标都是证悟成佛。诗人用水和月亮作比喻,说明佛法就像水一样无所不包,又像月亮一样自然圆满,无需刻意追求。
接着,诗人劝诫端上人,即使在修行过程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事去可尝念”,告诫端上人要从过去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增长智慧。“忙中不废眠”,则提醒端上人保持身心健康,以便更好地修行。
最后,诗人描绘了禅堂的景象,白日漫长,幡影飘动,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由的氛围。这既是对端上人所处的修行环境的赞美,也是诗人对僧人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蕴含着深刻的佛理和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8a42b45c4c16f64e9ae8.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