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刘溥的诗>题郑迪画>

题郑迪画,刘溥题郑迪画全诗,刘溥题郑迪画古诗,题郑迪画翻译,题郑迪画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 刘溥

阖闾城北阳城湖,一碧万顷涵太虚。
玉山虞山迭襟带,林屋矗矗当前袪。
君家还在河之北,乔木森然围大宅。
长风卷浪送高帆,一日行程才顷刻。
我因瓜葛长往来,南汀西渚芙蓉开。
尊翁平生好怀抱,长日与我衔金杯。
一朝我应征书起,高步天门拜天子。
献策惭无一万言,归梦常飞四千里。
四千里路何悠悠,暮云春树难为愁。
忽报尊翁已沦没,使我恸哭无时休。
今年省侍还乡遇,访旧还来旧游处。
却将愁思改欢容,二子森然如玉树。
旧书增多新宅高,萱堂日日堆蟠桃。
里中长老说佳子,邑里官吏称贤豪。
伯也从容性非懒,仲也谦恭我东坦。
从来孝友出故家,读书出仕亦未晚。

题郑迪画译文

阖闾城北边是浩瀚的阳城湖,碧波万顷,仿佛能包容整个天空。 玉山和虞山像衣襟一样相互连接,林屋山挺拔耸立在眼前。 您家还在黄河的北边,高大的树木茂盛地围绕着您的宅院。 长风卷起波浪推动着高高的风帆,一天的行程顷刻间就能到达。 我因为亲戚关系经常往来于此,南边的水边和西边的沙洲上,芙蓉花盛开。 您的父亲平生胸怀宽广,常常整天和我一起举杯畅饮。 有一天我应朝廷的征召起程,迈着大步前往京城拜见天子。 献上的计策惭愧没有一万字那么多,但回乡的梦想却常常飞越四千里。 四千里的路程多么遥远漫长啊,傍晚的云彩和春天的树木难以消除我的忧愁。 忽然传来您父亲去世的消息,使我悲痛哭泣,没有停止的时候。 今年我回家乡探亲,顺便来拜访旧友,重游旧地。 却把愁思强改为欢容,您的两个儿子挺拔有精神,就像两棵玉树。 旧的书籍增多了,新的住宅也更高大了,母亲的屋里每天都堆满了蟠桃。 乡里的老人们都说您的儿子们好,地方官吏也称赞他们是贤豪。 伯父从容不迫,天性不懒惰,仲父谦恭有礼,我很敬佩。 自古以来孝顺友爱都是出自名门望族,读书做官也还不算晚。

题郑迪画注释

  • 阖闾城: 春秋时期吴国的都城,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 阳城湖: 位于江苏省苏州、无锡之间。
  • 太虚: 指天空。
  • 玉山、虞山: 都在江苏省常熟市境内。
  • 迭襟带: 像衣襟一样相互连接。
  • 林屋: 指林屋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的太湖中。
  • 袪: 同“祛”,除去,这里指耸立在眼前。
  • 瓜葛: 比喻亲戚关系。
  • 南汀西渚: 南边的水边和西边的沙洲。汀,水边平地。渚,水中小块陆地。
  • 芙蓉: 即荷花。
  • 衔金杯: 举杯饮酒。
  • 应征书起: 响应朝廷的征召,准备出发。
  • 高步天门: 迈着大步前往京城。天门,指京城的宫门。
  • 天子: 指皇帝。
  • 沦没: 指去世。
  • 省侍: 探亲。
  • 萱堂: 指母亲的住处。萱草,古人常在母亲的住处种植萱草,后用萱堂代指母亲。
  • 蟠桃: 神话中的仙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里用蟠桃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 里中长老: 乡里的老人们。
  • 邑里官吏: 地方官吏。
  • 伯也: 指郑氏的长子。
  • 仲也: 指郑氏的次子。
  • 东坦: 指作者对郑氏次子的敬佩之情。东,主人位。坦,平坦,指心胸坦荡。
  • 故家: 指名门望族。

题郑迪画讲解

这首诗是刘溥为郑迪所画的画作而题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郑迪及其家人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阳城湖的美丽景色和郑迪家乡的优美环境,以及作者与郑迪父亲之间的深厚友谊。作者回忆了自己应朝廷征召离开家乡的情景,以及得知郑迪父亲去世后的悲痛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作者再次回到郑迪家乡,看到郑迪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郑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感到由衷的欣慰。作者赞扬了郑迪的两个儿子孝顺友爱,并鼓励他们努力读书,将来为国家效力。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友人家人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重视友情、关心民生的思想。

刘溥[]

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祖、父皆以医得官。宣德初,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博通经史,精天文律历之学,亦善画工诗,与晏铎、王淮、汤胤绩、苏平、邹亮、蒋忠等号“景泰十才子”,常被推为盟主。有《草窗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7afe9aedc08435d108f0.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