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鲁铎的诗>观郑侠流民图>

观郑侠流民图,鲁铎观郑侠流民图全诗,鲁铎观郑侠流民图古诗,观郑侠流民图翻译,观郑侠流民图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 鲁铎

旱风吹沙天地昏,扶携塞道离乡村。
身无完衣腹无食,病羸愁苦难具论。
老人状何似,头先于步足。
无气手中杖与臂,相如同行半作沟。
中弃小儿何忍看,肩挑襁负啼声干。
父怜母惜留不得,持标自售双眉攒。
试看担头何所有,麻捴麦麸不盈缶。
道旁采掇力无任,草根木实连尘垢。
于中况复婴锁械,负瓦揭木行且卖。
形容已槁臀负疮,还庆未了征输债。
千愁万恨具物色,不待有言皆暴白。
熙宁何缘一至斯,主行新法王安石。
当年此图谁所为,监门郑侠心忧时。
疏奏閤门不肯纳,马递径上银台司。
疏言大略经圣眼,四方此类知何限。
但除弊政行臣言,十日不雨臣当斩。
熙宁天子寝不寐,罢除新法回天意。
宁知护法有善神,帝前环泣奸仍遂。
同时有图常献捷,嬴输事往图随灭。
此图世远迹愈新,长使忠良肝胆热。
我因披图间比量,唐宗王会空夸张。
愿将此图继无逸,重模图本陈吾皇。

观郑侠流民图译文

狂风卷着沙土,天地一片昏暗,人们相互搀扶着,在通往边塞的道路上,远离故乡。他们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肚子里也没有食物,病弱的身体充满了忧愁和痛苦,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看看那些老人,他们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他们有气无力地拄着拐杖,手臂也抬不起来,像他们这样在路上倒下死去的人,已经有一半化作了路边的沟壑。

最让人不忍心看的是那些被抛弃的小孩,父母肩上挑着、背上抱着,孩子们的哭声嘶哑无力。父母怜爱他们,却无力留下,只能拿着牌子出卖儿女,眉头紧锁。

再看看他们肩上挑着的是什么?不过是些麻绳和麦麸,还装不满一个瓦罐。路旁的野菜也被他们采光了,实在没有力气再采,只能挖些草根树皮,连同泥土一起吃下去。

更悲惨的是,有些人还带着枷锁,背着瓦片,拆着木头,沿街叫卖。他们形容枯槁,屁股上长满了疮,却还庆幸自己还能缴纳赋税。

千愁万恨都呈现在这些事物上,即使不用言语表达,也全都暴露无遗。为什么熙宁年间会发生这样的惨状?这都是推行新法的王安石造成的。

当年这幅图是谁画的?是担任监门的郑侠,他忧国忧民。他将奏疏呈到閤门,却无人肯接纳,只好用驿马直接送到银台司。

奏疏的大致内容传到了皇帝的眼中,他才知道四方百姓的困苦已经到了何种地步。只要废除弊政,采纳他的建议,即使十天不下雨,他也愿意被处斩。

熙宁皇帝因此寝食难安,决定废除新法,以挽回天意。哪里知道护法之神另有其人,皇帝面前哭诉奸佞之臣仍在得逞。

当时也有人常常献上捷报的图画,但那些虚假的胜利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了。而这幅流民图,虽然年代久远,却越发显得真实,长久地激起忠良之士的爱国之心。

我仔细地观赏这幅图画,觉得唐太宗时期的“王会图”都显得空洞夸张。我希望能将这幅图画比作殷商时期的《无逸》,重新临摹进献给当今的皇上。

观郑侠流民图注释

  • 郑侠: 北宋人,字介夫,号少谷,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绘《流民图》呈上,揭露新法之害。
  • 流民图: 郑侠所绘,真实反映了当时因王安石变法而流离失所的百姓的惨状。
  • 旱风: 指干旱时节的风。
  • 塞道: 指通往边塞的道路。
  • 具论: 详细地论述。
  • 头先于步足: 指老人头发花白,比脚步还快,形容老态龙钟。
  • 相相同行半作沟: 指在流亡的路上,很多人都倒下死去,尸体成了路边的沟壑。
  • 襁负: 用襁褓包裹着背负。
  • 持标自售: 拿着牌子出卖儿女。
  • 攒: 聚集,皱紧。
  • 麻捴(zǒng): 麻绳。
  • 麦麸: 麦子的麸皮,磨面后剩下的皮。
  • 缶(fǒu): 古代一种瓦器,用作盛酒或粮食的容器。
  • 采掇: 拾取。
  • 任: 承受。
  • 婴锁械: 指带着枷锁。
  • 揭木: 指拆下来的木头。
  • 槁: 枯槁,憔悴。
  • 臀负疮: 屁股上长满了疮。
  • 征输债: 指缴纳赋税的负担。
  • 物色: 事物,景象。
  • 暴白: 暴露,显露。
  • 熙宁: 宋神宗的年号(1068-1077年)。
  • 新法: 王安石变法所推行的改革措施。
  • 王安石: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推行变法。
  • 监门: 官名,掌管宫门出入。
  • 疏奏閤门不肯纳: 指郑侠的奏疏送到閤门,却无人肯接纳。閤门,宫门。
  • 马递径上银台司: 用驿马直接送到银台司。银台司,掌管进奏章奏的机构。
  • 圣眼: 指皇帝的眼光。
  • 寝不寐: 睡不着觉。
  • 回天意: 挽回天意。
  • 护法有善神: 指有奸臣在皇帝面前为新法辩护。
  • 帝前环泣奸仍遂: 指奸臣在皇帝面前哭诉,他们的奸计仍然得逞。
  • 献捷: 报告胜利。
  • 嬴输事往图随灭: 指那些虚假的胜利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了。嬴,通“赢”。
  • 比量: 比较,衡量。
  • 唐宗王会: 指唐太宗时期的“王会图”,描绘了四方来朝的盛况。
  • 无逸: 《尚书》篇名,记载了商王治理国家的故事,告诫君王不要贪图安逸。
  • 重模图本陈吾皇: 重新临摹这幅图画,进献给当今的皇上。

观郑侠流民图讲解

这首诗是作者鲁铎观看了郑侠的《流民图》后所作,深刻地揭露了王安石变法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忠良之士的敬佩之情。

诗歌首先描绘了一幅触目惊心的流民图景:天昏地暗,流民扶老携幼,离乡背井,衣食无着,病苦交加。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老弱病残的流民形象,以及他们悲惨的遭遇,令人触目惊心。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揭露了造成这一惨剧的罪魁祸首——王安石变法。诗人指出,正是由于新法的推行,才导致了百姓的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然后,诗人赞扬了郑侠的爱国精神和勇气。他冒着风险,绘制《流民图》呈上,揭露新法之弊,其忠义之举令人敬佩。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当朝皇帝能够吸取历史教训,体恤民情,废除弊政,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他希望将这幅《流民图》比作《无逸》,时刻警醒君王,不要重蹈覆辙。

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诗人以图证史,以诗言志,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社会图景,也是一篇充满忧患意识的政治谏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铎[]

(1461—1527)明湖广景陵人,字振之。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编修。闭门自守,不妄交人。正德时,累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寻改北。教士务实学而不专章句。以病归。嘉靖初,交荐不起。卒谥文恪。有《莲北集》、《东厢集》。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97d9e377ab9bb09164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