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金碧里,气象怳如春。
不记来时路,自嫌衣上尘。
院香知有佛,僧静似无人。
十载京华梦,相逢一欠申。
大家都搜:
怡山长庆寺译文
走入这金碧辉煌的寺庙,感觉像春天般温暖清新。 已经忘记来时的道路,只觉得衣服沾满了尘土,有些惭愧。 寺院中飘散着香气,知道这里供奉着佛像,僧人们静悄悄的,好像空无一人。 回忆起在京城漂泊十年的梦想,如今相逢,只能微微欠身表示歉意。
怡山长庆寺注释
怡山长庆寺讲解
这首诗是李覯游览怡山长庆寺时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寺庙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对佛门的敬意,以及对自己过去十年京城生活的反思。
首联描绘了寺庙的景象,金碧辉煌的建筑和如春天般温暖的气息,给人一种庄严而舒适的感觉。
颔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忘记了来时的道路,暗示着诗人已经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同时,也觉得自己衣上沾满了尘土,与寺庙的清净显得格格不入,表达了一种自责之情。
颈联描写了寺院的氛围,香气弥漫,僧人静默,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也暗示着佛法的深邃和神秘。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十年京城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十年时间,诗人虽然追逐梦想,但如今却感到迷茫和失落。最后,诗人微微欠身,既是对佛的敬意,也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的一种歉意。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佛门的敬意,以及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诗中既有对寺庙景色的描写,也有对内心世界的刻画,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65d3e1df3ccf295e275c.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