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陆文圭的诗>贽杨子裕中丞>

贽杨子裕中丞,陆文圭贽杨子裕中丞全诗,陆文圭贽杨子裕中丞古诗,贽杨子裕中丞翻译,贽杨子裕中丞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元代] 陆文圭

堂堂四世三公后,今日乘听出案临。
坐上即时闻减乐,袖中虽暮不怀金。
官民乘访皆公论,狱卒平成有恕心。
古柏台边霜气冽,肯分春意到寒林。

贽杨子裕中丞译文

显赫的家族四代都是三公级别的高官,今日审理案件坐在厅堂之上。你一到任,百姓就感受到减轻徭役赋税的希望,即使到了晚年,你也不会把钱财放在心上。官员和百姓对你的巡视访问都认为是公正的,你使狱卒们平心静气,带着宽恕之心对待犯人。古柏台边霜气寒冷,你可否愿意分出一些春意,给这寒冷的树林带来温暖。

贽杨子裕中丞注释

  • 贽:赠送,献上。这里是献给的意思,表示对杨子裕的赞颂。
  • 杨子裕中丞:杨子裕,字公实,号敬庵,元末明初官员,曾任中丞(御史台的官职)。
  • 堂堂:气势雄伟,这里形容家族显赫。
  • 四世三公:四代都是三公级别的高官。三公,指古代朝廷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不同朝代具体官职有所不同,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等)。
  • 乘听:指审理案件。
  • 出案临:走出案牍,亲自审理。
  • 坐上:指官衙中。
  • 减乐:减轻百姓的负担。乐,指徭役赋税。
  • 虽暮不怀金:即使到了晚年,也不会贪恋钱财。
  • 官民乘访皆公论:官员和百姓对你的巡视访问都认为是公正的。
  • 狱卒平成有恕心:狱卒们平心静气,带着宽恕之心对待犯人。
  • 古柏台:地名,具体地点待考。可能指御史台附近。
  • 霜气冽:霜气寒冷。
  • 肯分春意到寒林:愿意分出一些春意,给这寒冷的树林带来温暖。比喻杨子裕的仁政能给百姓带来希望。

贽杨子裕中丞讲解

这首诗是陆文圭赠送给杨子裕中丞的,表达了对杨子裕的赞美和期望。全诗围绕杨子裕的清廉公正、体恤百姓来展开描写。

首联赞扬杨子裕家族显赫,以及他今日出任中丞,亲自审理案件。颔联进一步赞扬杨子裕的到来让百姓看到了减轻负担的希望,并表明他清廉不贪财。颈联则从官员和百姓的角度,称赞杨子裕的巡视访问公正公平,能够使狱卒们也平心静气地对待犯人,体现了他宽仁的德政。尾联以景结尾,借古柏台边的寒冷景象,表达了诗人希望杨子裕能够将他的仁政像春意一样,带给受苦受难的百姓,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既赞扬了杨子裕的品德和政绩,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诗中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例如,用“霜气冽”的“寒林”与“春意”对比,突出了百姓的困苦和对仁政的期盼。

陆文圭[元代]

陆文圭(1252~1336),元代文学家。字子方,号墙东,江阴(今属江苏)人。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7104aa4d6720de30909.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