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覯的诗>远山>

远山,李覯远山全诗,李覯远山古诗,远山翻译,远山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覯

最能牵病眼,天际一山横。
尽日是秋色,无人知地名。
暗时云自合,缺处路应平。
才子沾衣泪,千秋共此情。

远山译文

最能牵动我这病弱双眼的,是天边那横亘的山峦。

整日里都是萧瑟的秋色,没有人知道这山的名字。

傍晚时分云雾自然地合拢,山缺处的小路应该平坦。

才子们(或指诗人自己)因眼前的景色而流下眼泪,这悲秋的情感千百年来都是一样的。

远山注释

  • 牵病眼:牵动病弱的眼睛,指景色吸引病中的诗人。
  • 天际:天边。
  • 尽日:整天。
  • 暗时:傍晚,天色昏暗的时候。
  • 自合:自然地合拢。
  • 缺处:山缺口的地方。
  • 应:应该。
  • 才子:有才华的人,此处或指诗人自己。
  • 沾衣泪:泪水沾湿衣襟,形容非常悲伤。
  • 千秋:千年,形容时间长久。

远山讲解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遥望远山所见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首联点明远山景色最能触动诗人病中的情怀。诗人因病在身,本就心情郁闷,而远山横亘天际,更添孤寂之感。颔联写远山所呈现的秋色,渲染萧瑟冷清的气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绪。颈联描写傍晚时分的景象,云雾合拢,山路平坦,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尾联抒发诗人感伤的情怀,表明这种因秋景而产生的悲伤情感是古今相通的,引起人们的共鸣。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孤寂、伤感的情怀。

李覯[宋代]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49e551c12360c529bc1.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