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黎廷瑞的诗>次徐松巢韵>

次徐松巢韵,黎廷瑞次徐松巢韵全诗,黎廷瑞次徐松巢韵古诗,次徐松巢韵翻译,次徐松巢韵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黎廷瑞

欲寄音书碧宇空,几回溪上佇秋风。
离愁自叹三千丈,飞梦长随十八公。
尚书兰孙怀旧好,颇疑梨枣闷新功。
寅君近况知何似,想见丹炉夜夜红。

次徐松巢韵译文

想要寄托书信,却见碧蓝的天空空旷无垠,几次回首溪边,伫立在萧瑟的秋风之中。离别的愁绪,自叹仿佛有三千丈之长,梦魂常常追随着十八公(指陶渊明)。尚书的后代继承了兰花般高洁的品性,保持着美好的情谊,或许是因为(你)觉得撰写文章的新功业令人感到苦闷。不知寅君近来的情况如何,想必他仍在丹炉旁,夜夜炼丹。

次徐松巢韵注释

  • 次韵: 用原诗的韵作诗。
  • 徐松巢: 人名,作者的朋友。
  • 碧宇: 碧蓝的天空。
  • 佇: 久立,站立。
  • 十八公: 指陶渊明,陶渊明将“陶”字拆为十八公。
  • 尚书兰孙: 指尚书的后代,以兰花比喻其高洁的品性。
  • 梨枣: 指书籍,古代用梨木、枣木刻书。
  • 闷新功: 苦闷于新的功业。
  • 寅君: 人名,作者的朋友。
  • 丹炉: 道家炼丹的炉子。

次徐松巢韵讲解

这首诗是黎廷瑞次韵徐松巢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 首联点明思念的主题,表达了想要与朋友联系却无法实现的无奈。碧宇空旷,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秋风萧瑟,也暗示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
  • 颔联进一步抒发离愁别绪。诗人用“三千丈”来形容离愁之深,用“飞梦长随十八公”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仰慕之情。陶渊明是隐逸的代表,诗人梦随陶渊明,也暗示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颈联赞扬了徐松巢的高洁品性和怀旧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可能对新功业感到厌倦。诗人以兰花比喻徐松巢的品性,用梨枣比喻书籍,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关心。
  • 尾联表达了对寅君的关心和思念,诗人想象他仍在丹炉旁炼丹,暗示了他对道家思想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碧宇、秋风、兰花、梨枣、丹炉等,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黎廷瑞[宋代]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5260ad56e18a82400476.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