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李覯的诗>东湖>

东湖,李覯东湖全诗,李覯东湖古诗,东湖翻译,东湖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李覯

古郡城池已瞰江,重湖更在郡东方。
水仙坐下鱼鳞赤,龙女门前橘树香。
路绝尘埃非洒扫,地无风雨亦清凉。
使君待客多娱乐,只有醒时觉异乡。

东湖译文

古老的郡城城墙已经可以俯瞰长江,而东湖更位于郡城的东方。水仙花丛下,鱼儿的鳞片红艳鲜亮;龙女居住的门前,橘树散发着阵阵清香。湖边道路洁净,并非洒扫的结果,此地环境宜人,即使没有风雨也感到清凉。太守常常招待客人,尽情享乐,只有清醒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身处异乡。

东湖注释

  • 古郡:指历史悠久的郡城。李覯任职的南康军(今江西省星子县)为古郡。
  • 瞰江:俯瞰长江。
  • 重湖:指东湖。重,指湖面宽广。
  • 水仙:水仙花。此句形容东湖边种植着水仙花。
  • 鱼鳞赤:鱼的鳞片呈现红色。形容湖中鱼儿的颜色鲜艳。
  • 龙女:神话传说中居住在水中的龙王的女儿。此句指湖边有龙女庙。
  • 橘树香:橘树散发着香味。
  • 路绝尘埃:道路上没有尘土。形容道路非常干净。
  • 非洒扫:不是因为洒水清扫。
  • 地无风雨:此地没有风雨。
  • 亦清凉:也感到清凉。形容环境宜人。
  • 使君:汉代以后对太守、刺史的尊称。此指南康军的太守。
  • 多娱乐:经常设宴款待宾客,寻欢作乐。
  • 异乡:指远离家乡的地方。李覯是建昌南城(今江西省黎川县)人,南康军是他的任职之地,故称异乡。

东湖讲解

这首诗是李覯在南康军任职期间所作,描绘了东湖优美的景色和作者身处异乡的感受。

诗的前四句描写东湖的景色。诗人首先点明东湖的地理位置,说明它位于古郡的东方,而且可以俯瞰长江,视野开阔。接着,诗人用“水仙坐下鱼鳞赤,龙女门前橘树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东湖的美丽景色。水仙花、红色的鱼鳞、橘树的香味,都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诗的中间两句描写东湖的环境。“路绝尘埃非洒扫,地无风雨亦清凉”两句,说明东湖的环境非常优美,道路干净,气候宜人,即使没有人工的洒扫和风雨的调节,也能保持清凉舒适。

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感受。“使君待客多娱乐,只有醒时觉异乡”两句,写南康军太守经常设宴款待宾客,尽情享乐,而诗人却在清醒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身处异乡,流露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描写生动形象,既展现了东湖的美丽景色,又抒发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李覯[宋代]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490bc87a5d20b194a737.html

联系邮箱: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