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口生涯已是贫,素衣还擬冒京尘。
因风早寄登科信,装点江南几日春。
大家都搜:
送杜万译文
住在谷口,生活已经很贫困了,还打算穿着白衣去京城赶考。希望你能借着顺风早早地寄来考中的喜讯,为寂寞的江南增添几日春色。
送杜万注释
送杜万讲解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杜万赴京赶考的期望和祝愿。首联点明了诗人自己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友人即便贫困也要进京赶考的决心。“谷口生涯已是贫”一句,既是实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淡泊名利,甘于隐居的生活态度。“素衣还拟冒京尘”则表现了杜万不甘平庸,渴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积极进取精神。
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因风早寄登科信”,希望友人能够早日高中,寄来喜讯。“装点江南几日春”,希望友人的高中能够为沉闷的江南带来喜悦和活力。诗人将友人的高中比作春色,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的美好愿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装点江南几日春”一句,想象丰富,意境优美,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名句。
李覯(一○○九~一○五九)字泰伯,南城人,有“李直讲主生文集”。他是位思想家,对传统的儒家理论,颇有非议;例如他认为“利”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差不多继续王充“论衡”的“刺孟”,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他的诗受了些韩愈、皮日休、陆龟蒙等的影响,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例如有一首“哀老妇”,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追于赋税差役,只好跟儿孙分别,重新嫁人,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说要“孝治”,该响应皇帝表扬“节妇”的号召。前面讲的是杜甫“石壕吏”“垂老别”所没写到的惨况,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妇人苦”所说:“及至生死际,何曾苦乐均?妇人一丧夫,终身守孤孑,”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李覯说皇帝表扬“节妇”,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从二夫”的女儿,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从二夫”而不隐讳的。--钱钟书 更多
诗词大全
别人正在查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2a033e9f5ada83bd88cf.html
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