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车诗词>黎廷瑞的诗>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

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黎廷瑞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全诗,黎廷瑞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古诗,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翻译,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译文

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

[宋代] 黎廷瑞

澹澹池中华,离离池上树。
缅怀龙山翁,婆娑此成趣。
相招桃源舟,蹇予莫能赴。
翁今为飞仙,乘云还帝所。
归燕随秋风,翠楼渺烟雾。
会面良独难,知心那复遇。
空余千岁怀,冷落香碧句。
平原若为绣,钟子安可铸。
萧萧众芳尽,冉冉流年度。
浮生欲如何,三叹出门去。

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译文

平静的池塘倒映着中华的美景,池塘边的树木枝繁叶茂,错落有致。我遥想当年龙山的名士,也曾在此流连忘返,兴致盎然。曾有人邀请我同游如桃花源般美好的地方,可惜我未能成行。如今那位老先生已经羽化成仙,乘着彩云返回天庭。归来的燕子伴随着秋风,高耸的楼阁淹没在茫茫烟雾之中。朋友相见真是难上加难,知心之人又到哪里去寻找呢?空留下这千年不变的怀念之情,和那些冷清寂寞、字字珠玑的诗句。想要把这片平原装点得如锦绣一般,又到哪里去寻找像钟子期那样能理解我的人呢?秋风萧瑟,百花凋零,时光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流逝。漂浮无定的人生该如何度过呢?我长叹一声,怅然地走出了园门。

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注释

  • 同齐节:指重阳节,也称登高节。
  • 吴园:指吴氏园林,具体地点不详。
  • 四时佳兴楼:园中楼阁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景可赏。
  • 张史君:指张姓的地方长官,史君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形容池水平静。
  • 离离:草木茂盛的样子。
  • 龙山翁:指晋代诗人陶渊明,他曾隐居庐山,有《饮酒》诗,其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后人称其为龙山处士。
  • 婆娑:舒展、自由自在的样子。
  • 桃源舟:指通往桃花源的船只,借指隐居避世。
  • 蹇予:指作者自己,蹇,不顺利,这里是谦称。
  • 飞仙:羽化成仙。
  • 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指天庭。
  • 翠楼:指华丽的楼阁。
  • 渺:隐没,消失。
  • 香碧句:指精美的诗句,以香和碧形容诗句的华美。
  • 平原若为绣:比喻如何将平原装饰得像美丽的锦绣。
  • 钟子:指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俞伯牙的知音。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其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弹。
  • 流年度:流逝的光阴。
  • 浮生:漂浮不定的人生,形容人生的短暂和无奈。

同齐节初游吴园登四时佳兴楼有怀张史君讲解

这首诗是黎廷瑞在重阳节游览吴园时,登上四时佳兴楼,有感而发,怀念友人张史君所作。诗中既有对园林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短暂、知音难觅的感叹,充满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吴园的景色,池水平静,树木茂盛,让人想起陶渊明隐居田园的悠然自得。诗人也曾被邀请去过类似桃花源的地方,可惜未能成行。如今友人已经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去,只留下空荡荡的楼阁和无尽的怀念。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朋友相见困难,知音更是难寻。想要将平原装饰得像锦绣一样美丽,也找不到像钟子期那样能理解自己的人。秋风萧瑟,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诗人感到迷茫和无奈,最终只能长叹一声,怅然离去。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其中,“会面良独难,知心那复遇”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叹,引发了人们对人生价值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黎廷瑞[宋代]

黎廷瑞(1250年~1308年),字祥仲,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更多

http://shici.puchedu.cn/shici_detail/0654b72e2df30b6651e3.html

联系邮箱:

取消